以《茶录》为例探究古代茶学典籍的翻译策略

以《茶录》为例探究古代茶学典籍的翻译策略

ID:9427243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30

以《茶录》为例探究古代茶学典籍的翻译策略_第1页
以《茶录》为例探究古代茶学典籍的翻译策略_第2页
以《茶录》为例探究古代茶学典籍的翻译策略_第3页
以《茶录》为例探究古代茶学典籍的翻译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茶录》为例探究古代茶学典籍的翻译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以《茶录》为例探宄古代茶学典籍的翻译策略河南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本文首先以《茶泶》为例对古代茶学典籍的语篇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接着从三方而对古代茶学典籍的翻译原则进行说明,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当前茶学典籍的翻译现状和翻译策略提出和关看法,希望能够促进我国茶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关键词:《茶录》;古代茶孚典籍;翻译策略;基金:2016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跨文化视角的中医药英译有效性分析》阶段性成果,项0批准编号:2016CYY024据相关史料记载,我国茶文化在唐代正式形成,并在宋代达到巅峰。茶

2、学典籍是茶文化的反映,其记荥了我国璀燦丰富的茶文化,同时推动丫茶文化体系的构建和茶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唐代陆羽所撰写的《茶经》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典籍,其对后世的茶学典籍有着深远的影响,当然《茶录》也不例外。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人逐渐意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茶学典籍翻译成地道标准的外语,可以促进其他国家人士对我国茶文化的了解,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1古代茶学典籍的语篇特点以《茶录》为例《茶录》是北宋年间的荼学典籍,作者是蔡襄。蔡襄在任福

3、建转运使期间,主要负责北苑贡茶的监制工作,而《茶录》正是对北苑贡茶的介绍和说明,0的是向宋仁宗推荐此等茶之良品。《茶录》分为序、上篇、下篇、后续四个部分,其影响深远,在历史上有着较高的评价。人们认为《茶录》的影响力仅次于《茶经》。《茶录》通篇用古代文言文撰写而成,受古代汉语的影响较大,其语篇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1简洁凝练古人写作讲究“练字”,每一个字对于文章都不应该是多余的,不难看出简洁凝练是古人创作的重要标准。卢延让的诗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便是最好的写照。茶学典籍同样如此,编写者

4、需要前后斟酌词义,确保意思通晓,言必有衷。《茶录》是需要给当时的皇帝过目的,也就是说,皇帝是此典籍的第一读者。皇帝需要円理万机,时间宝贵,不够简练的文字会大大浪费皇帝的时间,给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因而,蔡襄在撰写《茶录》时十分注重文字的简练,这在文章中十分常见。比如说,在上篇《论茶》中,作者使用“茶色贵白”,而不说“茶色以闩为贵”,其屮“贵”被作为谓语动词使用,比“以……为贵”的表述更加凝练,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作者在序跋中也提到“臣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录”,其中“简而易明”一词可

5、见一斑。1.2文字优美我国古代茶学典籍多由文人雅士所编写,因而这些茶学论著多沾染了文人的气节和风骨,虽谈不上字字珠玑,但文字读起来却也不同凡响。“文字优美”主要表现为这样两点。其一,文中多使用四字词,比如“青黄紫黑”、“珍果香草”、“常温温然”、“宜密封裹”等。其二,文中多使用修辞,对照、排比、互文、比喻等修辞手法散见于《茶录》之中。比如说,“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一句就使用了对照的手法,将茶汤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进行对比说明,使人一目了然。同理,“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也采用了

6、对照手法。再比如,“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一句使用了比喻手法,将茶盏的纹路比作兔毛,十分形象生动。正是四字词和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才使得《茶录》读来不觉枯燥。1.3逻辑严谨单从语篇的结构来看,《茶泶》分为序、上篇、下篇、后续,其屮上下篇是主要内容。上篇论茶,依次探讨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熇盏”、“点茶”这十个方面的内容。下篇论茶器,依次分为“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及“汤瓶

7、”九个方面。文章框架结构一0了然,不同的类目对应不同的说明,逻辑十分严谨。再比如,在“炙茶”屮有这样的描述:“于净器中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一两重乃止,以钤箝之,微火炙干,然后碎碾”。该句通过一系列的动词“渍”、“刮”、“箝”、“炙”、“碎碾”向读者再现了炙茶的过程,用词精准,有着较强的逻辑性。2古代茶学典籍的翻译原则“信达雅”的观点是我国近代学者严复所提出的观点,他对前人的思想进行总结,认为翻译的标准和困难之处就在于“信、达、雅”这三点。这一观点引发了翻译学界的热烈探讨,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

8、以完善。茶学典籍是我国历史上的瑰宝,采用信达雅的标准对其进行翻译可以较好地保留传统茶文化的精髓,向更多的外国人展示我国古代茶文化的风采。2.1信:准确客观严复在《天演论》屮指出:“信者,真也,真者,不伪也。”由此不难看出,“信”表示译文应该尊重原文,也就是说译者应该按照原文进行翻译,而不应该加入自身的主观看法,对原文的随意增删处理都是不妥的。简单来说,“信”要求译者按照准确客观的标准进行翻译。《茶录》是对北宋年间北苑贡茶和茶器的相关说明和记录,文字十分客观严谨。对于一些较难翻译的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