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维新》课堂实录及评析-第1

《戊戌维新》课堂实录及评析-第1

ID:9429684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30

《戊戌维新》课堂实录及评析-第1_第1页
《戊戌维新》课堂实录及评析-第1_第2页
《戊戌维新》课堂实录及评析-第1_第3页
《戊戌维新》课堂实录及评析-第1_第4页
资源描述:

《《戊戌维新》课堂实录及评析-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戊戌维新》课堂实录及评析

2、第1 (叶永广执教陆满堂评析)师: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什么样的局面?生(齐):面临被瓜分的局面。师:对!“瓜分”这个词很形象地说明了当时的局势。[映示投影片:《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形势国》]师:(指图)1897年11月,德国首先出兵强占胶州湾,这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信号。接着,俄国要东北、法国要两广,英国要长江流域,日本人来了、美国人也来了。眼看中国就要四分五裂,怎么办?中国的出路在哪里?民族的希望在哪里?有句名言:国家兴亡——(学生呼应:匹夫有责)[评述:教师动情,群情激愤,这为学生认知和思考创造了良好的气氛。]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在探求救国的道路。于

3、是,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爱国知识分子发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第三节,戊戌维新)师:我们首先要了解变法经过。(一)变法经过(板书)师:既然是变法,那就必须得到清朝皇帝的同意,当时的清朝皇帝是谁?生(齐):光绪。[映示幻灯片:《光绪皇帝像》]师:又是谁促使这位年轻皇帝下了变法决心呢?生(齐):康有为。师:康有为作为维新派的领袖人们,看到形势危急,他心急火燎地从广州经过上海赶赴北京,又一次向光绪皇帝上书,这已经是他第五次上书了。他指出,形势已经到了十万火急的地步,再不变法,将会怎样?生(齐):国将不国。师:那么光绪看了这份上书后,又是怎么表示的呢

4、?生:光绪流着眼泪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师:其实,他也不愿做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光绪皇帝从四岁登基做皇帝以来,实权一直掌握在慈禧太后手里。成年以后,他接受了维新派思想的影响,很想有一番作为,但处处遭到太后的阻挠。他想通过变法来摆脱慈禧太后的束缚,夺回统治权,这也是他下决心变法的一个主要原因。[评述:通俗地说明了主客观原因,点出了光绪帝的局限性,为尔后变法的失败埋下伏笔。但对其不甘作亡国之君还应强调一下。]为了变法,光绪帝颁布了《定国是诏》(板书)师:“国是”就是国家的方针大计,“定”就是确定,《定国是诏》就是确定国家方针大计的诏书,这个诏书的颁布意味着什么?生:变法的开始(

5、板书)师:时间是在1898年6月11日(板书)这一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上称为“戊戌变法”。接着,光绪帝组织了变法班子,将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分别调入总理衙门,军机处任职,参预变法。然后,从变法开始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光绪帝一共颁布了一百多道诏书。这些诏书包括了哪些内容(板书)。[映示投影片:《变法法令的主要内容》]师:请大家联系变法内容的具体条文,说一说这些措施对哪些人有利?对哪些人不利?为什么?生:“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一条对老百姓有利,这样老百姓就能上书皇帝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国家政策符合人民的利益。而对封建官僚不利,他们将失去独裁的权利。师:那“民”在当时是不是提“老百姓”呢?其实

6、,一般老百姓在当时多数没有文化,再说整天得为生活奔波,哪有什么时间和心思上书皇帝。这里的“民”是相对于“官”而言的。主要是指那些有钱、有文化,想参预国家政权的民族资产阶级。[评述:具体解释“民”的含意是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变法的性质,并且也有利于分析说明变法失败的原因。]大家想一想,这一条主要反映了哪个阶级的利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