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碑学思想的传播及其与梁章钜书学思想异同

阮元碑学思想的传播及其与梁章钜书学思想异同

ID:9452387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1

阮元碑学思想的传播及其与梁章钜书学思想异同_第1页
阮元碑学思想的传播及其与梁章钜书学思想异同_第2页
阮元碑学思想的传播及其与梁章钜书学思想异同_第3页
阮元碑学思想的传播及其与梁章钜书学思想异同_第4页
阮元碑学思想的传播及其与梁章钜书学思想异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阮元碑学思想的传播及其与梁章钜书学思想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阮元碑学思想的传播及其与梁章钜书学思想异同  闽地的碑派书法最先肇始于阮元的碑派理论。阮元虽不是闽地的书家,但是他却与闽地书学发展之关系最为密切,其碑学思想也最早传到闽地,影响了部分闽地的书家。阮元碑学思想的传播,对于清代闽地书家学习碑体书法、接受与发展碑派书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雷塘菴主、怡性老人,江苏扬州人。阮元做过两湖总督、两广总督,在金石学、经学、方志、校勘方面颇有建树。虽然没有阮氏到过闽地的记载,但是他到过粤地,并在书院里任教。由浙入粤,闽地是必经之路。那么,

2、闽地的书家与阮元的交往亦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澎湖厅志稿》里记载了阮元写给闽浙水师李长庚的一首诗:谁遗孙恩剩一船,非公追不到南天。远探蛟窟五千里,苦历鲸波四十年。隔岁过门皆不入,乘潮彻夜每无眠。雅之若与牢之合,早见台澎傅水仙。阮元诗里描写的分明是李氏在闽地海天穷追鲸波,深探蛟窟的大无畏精神。  福建的李长庚(1750-1808),字超人,号西岩,厦门翔安马港镇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中武举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嘉庆二年(1797年),以功授澎湖协副将,第二年升任浙江定海镇总兵。嘉

3、庆四年(1799年),奉旨赏戴花翎,以功擢升福建水师提督。为回避原籍,不久调任浙江水师提督。阮元比李长庚小十六岁,李长庚与阮元的交往一定比较密切,除了这首诗一定还有别的资料来作证。例如在阮元的《揅经室二集》里也有《壮烈伯李忠毅公传》,里面也记录了关于李长庚的事迹,描写得更加详细。我们不知道李长庚的书写水平如何,李长庚在当地的名声一定很大。  从传播的角度讲,阮元作为浙江巡抚与他交往,也一定会对闽地的文化产生影响。通过李长庚这一条传播途径,阮元的碑学思想一定会传播进来。与阮元交往密切的另一个人是福州的陈寿祺,陈寿祺是

4、阮元的学生,他在学术上继承阮元,在经学、金石学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陈寿祺是嘉庆、道光年间闽地碑派书风的领军人物,他对于阮元碑学理论在闽地的传播与闽地碑派书学理论形成与实践有筚路蓝缕之功。  陈寿祺(17711834),字恭甫,号左海,又号珊士,晚号隐屏山人,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嘉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充广东、河南乡试考官,授记名御史。弃官归籍后,主讲清源书院、鳌峰书院达20余年。  陈寿祺师阮元。陈寿祺在《西湖讲舍校经图记》中记载他师从阮元的事实:嘉庆辛酉季秋,余请假归。明年,吾师阮抚部,自越招之讲学敷文书院

5、,不果往。又明年春,乃至书院,在杭州凤山门外万松龄,颠患岚气之湿蒸中人也。师为假馆为孤山之郊西湖之漘,所谓诂经精舍者,于月,课精舍生宜。西百步为文澜阁,得借读所未见书。其反,师选校官及高材生十有六人,採唐以前说经文字,亲授义例,纂为经郛数百卷,属稿具寿祺与编校焉辄稽合同异,以竢吾师之审定,日寝馈六艺中,弗暇游亦弗暇吟咏也。  单从陈寿祺的书法,很难看出他是学过碑派的。或许是因为他对于阮元碑派书学思想的接受也还只是停留在表层,并没有真正运用到书法创作实践中的缘故陈寿祺作为闽地大儒,毋庸置疑,他的碑派观念显然是直接于阮

6、元的。福建省图书馆特藏部有一方《陈若霖墓志铭》,是由陈寿祺撰文,林则徐书丹,阮元篆额。先将碑刻部分摘抄如下:皇清诰授光禄大夫兼振威将军刑部尚书陈公墓志铭。  赐进士出身诰授奉政大夫文渊阁校理国史院总纂记名御史翰林院编修馆□生寿祺撰文,赐进士出身诰授荣禄大夫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江苏巡抚门下士林则徐书丹赐进士出身诰授荣禄大夫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云贵总督侍生阮元篆额,道光十四(1834)年岁次甲午孟冬这一年就是陈寿祺去世。阮元篆额、陈寿祺撰文、林则徐书丹,这方墓志把阮元、陈寿祺、林则徐三个人紧密地联系起来。  这三人

7、同时为陈若霖撰写墓志,可见此人的地位。根据墓志铭的记载,陈若霖(1759-1832)是闽县螺洲人。道光元年(1821)任湖广总督。  可见,陈若霖的墓志铭的书写使得阮元的篆书在闽地得以流传,更是阮元书法及其书学思想传入闽地的极好的证明。同时,不容忽视的是,陈寿祺在阮元书法传播到福建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为有了陈寿祺与阮元的这一层师生关系,这方墓志铭显得弥足珍贵,故得以流传至今。  阮元碑派思想的传入,使得闽地的碑派书法日渐成熟,书法理论也相对成熟起来。如果说闽地书学中碑派思想是在阮元的启蒙下萌芽的话,那么可以说,梁

8、章钜是闽地碑派书学思想走向成熟期的代表。没有梁章钜的继承与发展,就不会有碑派书法在闽地的发展与繁荣。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号苣邻,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七年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他比阮元小十余岁,却与阮元同年去世。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间段,对于碑派书法发展的贡献却是显而易见的。阮元北碑南帖的书法理论提出来的时候,梁章钜正值青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