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财务改革与发展60年回顾与评述

国企财务改革与发展60年回顾与评述

ID:9453763

大小:5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1

国企财务改革与发展60年回顾与评述 _第1页
国企财务改革与发展60年回顾与评述 _第2页
国企财务改革与发展60年回顾与评述 _第3页
国企财务改革与发展60年回顾与评述 _第4页
国企财务改革与发展60年回顾与评述 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企财务改革与发展60年回顾与评述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企财务改革与发展60年回顾与评述的按产品生产分工,把车间划小;有的建立了“厂内银行”,加强厂部与各车间(分厂)、车间(分厂)与车间(分厂)之间的核算管理。  实践证明,划小核算单位对深化改革、搞活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调动了基层单位和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成本核算准确度,增强了员工改革与管理意识。当然,划小核算单位也有其适用条件。首先,“划小核算单位”概念较为含糊,核算单位应小到什么程度不易分清;其次,“划小”的条件和标准不好把握。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类型的企业都适合划小核算单位,如果核算单位过小,生产失去节奏

2、,企业内部交易费用增加,经济效益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下降。  2.创新方式方法。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一些企业开始运用全面经济核算、价值工程、量本利分析、目标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ABC管理法等现代财务管理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此外,信息技术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应用也提高了国企财务管理能力。例如,沈阳电缆厂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大大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  (三)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财务管理体系  1992年以后,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改革目标,国企财务管理制度也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案设计

3、。国家还陆续公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企业财务通则》和新的分行业财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相关解释公告。2007年1月1日起,新会计准则体系在上市公司执行,并实现了中国内地与香港准则等效。2008年,新会计准则扩大了适用范围。这一时期,国企财务管理的职能得到了强化,财务管理业务范围得到了扩展,财务全面预算作用得到了加强。  1.宝钢经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国企日益认识到企业财务在实现企业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把财务管理提高到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取得了不错的效

4、果,这点以宝钢经验最为突出。宝钢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提出了五个“中心”的主张:企业制度以建立财务会计机制为中心,生产经营管理以预算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成本管理以现场责任区域为中心,销售管理以回笼资金为中心。  2.邯钢经验。在划小企业内部核算单位基础上,一些国企还探索通过市场化手段规范内部交易和收入分配制度,“邯钢经验”就是典型。邯钢经验的核心思想是“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其主要做法是:(1)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如通过工程招标,降低采购成本;通过项目负责人承包制,降低工程成本;通过

5、挖掘内部潜力,降低制造成本。(2)改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成本费用作为奖金的否决条件,即完不成成本指标的,不发奖金,并实行重奖重罚。邯钢经验取得了较好效果,邯钢公司的利润从1992年的1.49亿元增加到1994年的7.8亿元,同期成本降低率也从4.86%变为8.9%。  3.并购重组。企业除了在内部推行市场机制之外,还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并购重组,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存量资产运行效率。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国企重新制定公司有关利润分配办法,确认公司财务会计和审计制度及原则,并进行特定业务处理(如开办费的核算)。通过

6、这些财务管理活动,拓展了企业财务管理范围,丰富了企业管理经验,并反过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调整步伐。  4.全面预算管理。20世纪末期以来,一些国企开始积极探索全面预算管理。宝钢集团以战略目标、经营规划为导向,以年度预算为控制目标,以滚动执行预算为控制手段,预算管理覆盖研发、生产、投资和销售各环节;鞍钢集团新钢铁公司形成了以目标利润为导向,以现金流量为重点,以集中管理为归口,以全体员工为载体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原油田预算管理主要由集团公司资金预算整合模式和集团全面预算整合模式两部分构成,前者侧重于控制资金流量,

7、后者通过全面预算来管理整个集团公司;江苏电力公司在建立资产经营综合考核体系的基础上,本着“全面预算、全额预算、全员预算”的原则,将资金、实物、电量、线损率等所有项目都纳入了预算管理范畴。  全面预算管理培养了企业的全面预算意识,控制了预算外收支活动,表明国企财务管理日趋成熟。当然,目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国企数量并不是很多,即便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国企,也较多地从管理会计角度进行运作。  三、总结与评述  (一)国企财务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1.市场化是国企财务改革和发展的逻辑前提。在计划经济时期,鞍钢宪法、大庆

8、精神等财务管理改革使国企财务管理体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国企财务管理体制只是国家财政预算的组成部分,难有根本性的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国企财务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以国家为主导的财务管理模式被打破,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财务管理,市场机制渗透到企业内部,无论是经济责任制、三级经济核算、全面成本管理、厂内结算单位、划小核算单位,还是宝钢经验、邯钢经验、全面预算管理,都是为了满足企业市场活动的需要,市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