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译者的主体性

浅析译者的主体性

ID:9458576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浅析译者的主体性_第1页
浅析译者的主体性_第2页
浅析译者的主体性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译者的主体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译者的主体性论文关健词:译者主体性 翻译的目的 文化意识 读者意识论文摘要:本文以王佐良先生翻译ofstudies的译本作为切入点,从翻译的目的、译者的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以及译作与原作的关系等方面具体探讨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和作用。  1前言培根的这篇《谈读书》短小隽永,以生动简洁而庄重正式的语言表达对读书的种种领悟。文章层次清楚,观点鲜明,文中虽无高亢激昂之词,却于简单平实之间蕴含哲理,引人深思。而王佐良先生充分发挥了译者的主体性,其译文措词得体,简练精确;行文流畅,脉络清晰。文体选择适当、严

2、谨一致;译文不仅忠实地传递了原文的信息,而且恰当地再现了原文的各种风格意义和美学价值。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和风格上实现了高度的掣合堪称形神兼备的佳译。  2译者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指主体的本质特性。这种本质特性在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以翻译而论,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他的对象性活动就是具体的翻译行为,即将作品从译出语转化为译入语的活动。主体性本身包含着受动性(即原的语言风格、审美情趣,目标读者的期待视域、审美要求以及译者自身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因素对译者的制约性)、为我性(目的性)和主观能动性(包

3、括翻译中体现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而主观能动性是主体性最为突出的特征。基于对这种主体性的理解,译者主体性是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性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即译者主体性不仅体现在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也体现在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目的、翻译策略和在译本序跋中对译作预期文化效应的操纵等方面。下面结合王佐良先生译的OfStudie

4、s《谈读书》的分析,从翻译的目的性、译者的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译作与原作的关系具体探讨译者主体性的表现。  2.1从翻译的目的性看译者的主体性译者有“充分再现原作不朽的文化艺术价值”的意向,因此他在译文中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文的内容,尽力不忽略原作中的艺术价值,力图传达其不同内涵。OfStudies原文的风格体现在词汇、句法、修辞、章法等语言的各个层次,措词精炼,句式简洁,节奏鲜明,论述清楚,整篇文章既端雅又晓畅,给人一种“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歇张”的气势。译者在翻译时基本上是逐句对译。原文

5、共十九句,译文则浓缩为十六句。多数句子是句对句译出,有些句子则因汉语的特点,通过标点符号的使用得以合并,长句中又包含各分句。使用文言词或文言结构来体现原文庄重而文雅的大词,同时还借助正式程度较高的四字格来再现原文的文体特征。原文充满了警句,而译文也是字字珠现,精练顺达。如:"ifa~emory;ifheconferlittle,…”句中的“uchtimeinstud-iesissloth;tousethem…;tomakejudgmentorofascholar.’,译为“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

6、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其中‘`scholar’,原意是“学者”,译者把它译为“老学究”,这是中国特有的,它尤指迁腐浅陋的读书人。因此,“学究故态”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自然而然就达到了劝说的目的。因此,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受动性的制约下,使任何优秀的译作也难免有“不忠”之处。译者总是按自己所意识到的译人语文化需要确定自己的文化议程,决定其翻译选择和翻译策略,并都会在译文中留下其文化价值取向的痕迹。读者意识是译者主体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在译人语文化语境中,同一部作品存在有不同的读者群

7、。不同的读者群对译文的期望各不相同。就OfStudie,来说,在中国就存在着学过英语的、对英国有一定了解、还想进一步了解英国传统文化的读者;也存在只为猎奇、消遣的一般中国读者。从一定程度上讲,翻译是创作,译者就有他的“意向读者”或潜在读者。每位译者在创作过程中,其潜意识中都有一个意向读者群。译者为了充分实现其翻译的价值,使译作在译人语文化语境中得到认同或发挥特定的作用,在翻译过程中,必然铭记其潜在读者的期望与审美取向,从而决定具体的翻译方法。王佐良先生是以想了解英国文化又要具备一定中国古汉语知识

8、的中国读者为对象的。译作体现出揉合中国文化意向的努力。如:"Theirchiefusefordelightisinprivatenessandretiring;forornament,…;andforability.二”介词‘`in”分别译成“……之时”,“……之中’,,“……之际”,既讲究了形式的工整对仗,又避免简单的重复。而词组“独处幽居”、“高谈阔论”用在此处,言简意赅,与“怡情”、“博采”相互辉映、映衬,文字细腻、富有韵律,融有形美、音美、意美之妙。译文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在译文读者对现实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