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风起于青萍之末——中国乡村民主及早年台湾地方选举

变风起于青萍之末——中国乡村民主及早年台湾地方选举

ID:9470017

大小:7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5-01

变风起于青萍之末——中国乡村民主及早年台湾地方选举_第1页
变风起于青萍之末——中国乡村民主及早年台湾地方选举_第2页
变风起于青萍之末——中国乡村民主及早年台湾地方选举_第3页
变风起于青萍之末——中国乡村民主及早年台湾地方选举_第4页
变风起于青萍之末——中国乡村民主及早年台湾地方选举_第5页
资源描述:

《变风起于青萍之末——中国乡村民主及早年台湾地方选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变风起于青萍之末——中国乡村民主及早年台湾地方选举一、中国大陆政权结构的异数——村委会  最近几年来,在海内外关注中国大陆社会变迁的知识分子中,有一个热门话题,这就是:中国大陆乡村的民主选举和自治。人们对此辗转相传,谨慎评估,虽情有所衷却不动声色,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公开张扬。似乎每人都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一株来之不易的娇嫩的幼苗,深恐大声喧哗会导致当局的注意,从而把幼苗扼杀在尚未茁壮之际。  人们的一个中心疑问是:何以中央政权放手让乡村选举自治?它是主动还是被迫?  其实,此事并非突发于今日,它已走了不短的一段艰难历程。若要认真追溯其缘起,还需要从七十年代末中国

2、农村的状况说起。  1.八十年代乡村自治之前的背景  七十年代末期,恶梦一般的文革终于结束。放眼大陆,满目疮夷,百废待兴。当局为挽回人心,拯救残局,实行放松控制、与民休息的政策,遂使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解体。其时,一些地区的农民开始秘密地自发实行分田到户,包产到户。此举经过一段艰难曲折的过程,最后终于被以邓小平、万里、赵紫阳为代表的中共当局所认可,于是,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改革如狂飙突起,迅速蔓延到大陆各省。  伴随着上述进程,特别是由于人民公社解体,农村的组织结构开始发生重要变化。最基本的,是从原来的“公社--大队--小队”结构向“乡政府--村民

3、委员会--村民小组”结构的过渡。实际上是把生产组织和政权组织区分开来,并让原有的生产组织自行消亡。  这是一场结构性大转换。  a.中央政权在农村统治能力的丧失  转换的结果,是中央政权在农村统治能力的丧失。  这一过程,是从中共基层组织政治功能的衰退开始的。时间,是1982年到1985年。  自农民各自分田到户后,乡村的经济活动已与中共在乡村的基层组织X络甚少关联,农民各干各的,中共干部的行为已无法影响农民的日常生活了。这就意味着,中共基层干部通过自下而上的途径已不能获得什么利益了。而在另一方面,党和政府庞大的统治X络的利益输送,在抵达末端的基层时,其利益

4、已几乎等于零,因此,从自上而下的方向看他们也不能获益了;同时在乡村经济活动机会增多的形势下,如果不老老实实自己去搞经济活动,就等于丧失捞取利益的机会,有鉴于此,愿当中共基层干部的人越来越少。  这就造成了中共基层组织的瘫痪局面。其主要表现为,组织生活名存实亡,干部职位空缺,机构职能瘫痪,不能发展新党员,无人上交党费……等等。据统计,当时农村75%的中共基层组织已经瘫痪了。  与组织瘫痪相伴随,公共服务开始荒废,治安情况迅速恶化。  而在另一方面,剩下的原基层干部充分利用手中的最后一点权力去攫取利益,迅速腐败,并使用各种强制手段,集资摊派,横行乡里,造成非法摊

5、派和收费的泛滥成灾,酿成了紧张的干群关系。  中共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统治能力及合法性的双重危机。  在这种状况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组织和结构开始出现,以填补空白,维系治安,聊补公共服务,提供社会福利。其中最重要的,是宗族组织、宗教机构以及黑社会的逐步恢复,  上述种种状况,引起了北京高层的震惊。最使其坐立不安者,莫过于中共在农村统治能力的丧失。  b.寻求合法性:一个时代课题  开初,中共还企图沿袭老路,采取自上而下强化基层组织的强硬措施。主要是一些国务院官员担心不如此则无以收缴农业税而设计的。他们尝试了各种重振内部组织X络的方式,全部归于失败。后来,中央

6、被迫放弃了从上至下的传统努力。  这时,农民自己的创造性行动引起了高层的注意。  2.乡村选举的出现  c.“村民委员会”的出现和推广  80年代初,广西宜山县和罗城县自发组织了“村民委员会”,填补了基层政治真空:维护治安,调节纠纷,管理公共设施,提供福利。当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彭真闻讯后,对此大感兴趣,力主在全国推广,以填补基层真空。此后,各地起而效尤,在彭真的大力推荐下,这种组织形式终于为北京所承认,于是,村委会写进了1982年宪法,成为合法机构。  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通知》,对村委会作了一些具体规定。至1

7、985年初,北京宣布全国已建立了968,628个村委会,并宣告工作已基本完成。  然而,如何具体产生和形成村委会仍无制度规定,悬而未决。这引起了激烈争论,导致试点,并开始起草具体法律条文。  在起草过程中,村委会组织法草案在全国人大讨论时引发大辩论。焦点是意识形态分歧和北京上层的权力斗争。有主张强化党对基层组织领导的,有主张授权乡镇政府任命村干部的。问题是这些方法早就用过,实践上行不通。微妙的是,与在外部世界的保守形象相反,彭真在此事上面力抗保守派,力促该法通过。从这里我们又一次清楚看到,中共高官其实并无意识形态定见,意识形态只是夺取权力和巩固权力的手段。彭

8、在人大,他必定要加强该山头的权力,而强化法治就是途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