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问题探析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问题探析

ID:9478806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问题探析_第1页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问题探析_第2页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问题探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问题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问题探析摘 要: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道德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问题的诱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市场经济;道德问题;对策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道德问题  改革开放30余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节节攀升,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日渐实现。但是反映到思想道德领域,却出现了许多负面问题。  (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盛行  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使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个体物质利益也取得了合理性认可

2、。个人物质利益人皆有之,它是个人行为的动因之一,是人的其它一切需要的基础。但是随着个体谋取利益的原有社会禁锢和道德禁忌的解除,不只是单纯获取个体物质利益的冲动成了经济行为的动机和诱因,而且这种对个体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在不少个体那里达到了放肆无度的地步。  (二)权利问题  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是尊重和保护经济主体的合法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对经济行为形成有效激励和合理约束。然而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侵权”现象。比如,公有财产被一些人以各种名义和方式进行转移、占有、分割和掠夺;民营经济受到种种超经济强制的

3、干扰和来自政治偏见的不公平歧视;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欺行霸市、强买强卖、不对等交易和强制性契约关系。如此便阻碍了市场体系的正常发育和有效运行。  (三)诚信问题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然而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中最缺乏的是契约精神,权大于法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某些人可以不履行契约,撕毁合同,不信守承诺,借债不还,违约率之高堪称全球之冠。至于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已成了全国性的顽症。  (四)官德问题  由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官”在中国政治生活中依然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当前,贪污腐化、以权谋私、

4、权钱交易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现象中的几大毒瘤。然而官德的败坏不止于此,更令人忧虑的是在许多为官者的头脑里,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平等意识极其淡薄,社会责任感严重匮乏,并且少数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包括社会团体以及国企干部不是把手中的权力看作是受之于公众、服务于公众的公共权力,而是看作一种谋取个人私利的私权、特权。二、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问题的诱因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问题,从本质上说,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道德问题。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本身的丰富性是决定道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化,导致道德

5、观念的多元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的分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导致了主体道德观念的多元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由于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市场秩序有待规范,利益主体的行为失范以及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协调也是必然的,这是诸多不道德现象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道德教育功能的弱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道德作为重要的社会规范对市场主体的行为不仅具有评价功能、调节功能,而且也具有现实的教育功能。传统的道德教化虽产生过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终究是抹杀了一种社会现实,即个体的存在和发展是以

6、个人利益的实现为前提的。这种道德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被大大的弱化。作为市场主体的人切实感受到了物质利益的重要性,这要比空洞的说教更为现实,更有说服力。  (三)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  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浪潮和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那种以强调垂直奉献为基本特质的计划经济道德体系也因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要求而失去其社会拘束力和整合力;另一方面,由于人们还普遍缺乏市场经济生活实践的历练,因而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新型道德体系尚未形成。这就决定了当前经济发展实际上还缺乏必要的道德主题基础和道德支援力量。于是出现了

7、道德被推出经济生活之外的现象。三、解决上述道德问题的对策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不能只停留于思想意识领域,必须回归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中去找寻道德建设的依据。针对上述道德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的具体对策是:  (一)切实保障个人正当利益  我们的道德建设必须服务于“集体主义”的道德理想,如果背离了这一前提,也就背离了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也就是说,在充分尊重个人正当利益的基础上,依靠人们的自觉、自律来实现和维护集体的利益。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特别是在分配过程中要

8、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相结合,这都需要国家以相应的法律来保证。  (二)增强道德建设的针对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进行着道德建设。但是之所以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就是因为针对性不强。抽象、空泛、大而化之的道德教化过多过滥,而切合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要求的基础性道德建设却没有落实到位。因此,我们必须要屏弃那种对经济主体提出无法满足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