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现论心身观评析

突现论心身观评析

ID:9481179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突现论心身观评析_第1页
突现论心身观评析_第2页
突现论心身观评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突现论心身观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突现论心身观评析摘要:针对复杂性问题的研究而问世的突现论,在心身关系的问题上一方面坚持心身的同一性,属于同一的物质世界,另一方面又强调意识是整个脑活动所突现的一种新特性,有不同于后者的特殊属性。为人类正确认识心身关系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关键词:突现论;心身问题;意识。    自心身问题产生以来,人们对其一直孜孜以求,但因其复杂性和抽象性,至今仍然莫衷一是,形成了关于心身问题的多种理论学说。针对复杂性科学研究而出现的"突现论"提出了意识的反作用问题,阐释了意识活动的本质,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心身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突现论的产生及含义    突现论的诞生,源于关于物

2、种起源与进化的渐进论和突变论之争。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自然界没有飞跃,物种主要是通过微小变异逐渐产生新种并进化的。与此同时,生物学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断产生出以实验进行研究的专门领域,如细胞学、遗传学等。围绕进化模式问题,遗传学家和博物学家各抒己见。遗传学家通过对细胞、基因的研究,强调进化是跳跃的、非连续的;博物学家则通过对生物群体、物种的演进分析,认为进化是渐进的、连续的。这样进化是渐进的还是跳跃的问题就成为两大阵营的主要冲突。生物突变论的创立者德弗里斯用月见草、罂粟等几十个植物品种做杂交试验,探究物种的变异与起源问题。经过十六年的实验,到1901--1903年,德弗里斯撰写了

3、二卷本的《突变论》(DieMutationstheoric),集中阐述了他的生物突变论思想,解释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无法解释的各种疑问。例如反进化论者开尔文爵士针对达尔文关于物种是通过微小变异进化的观点,提出地球的年龄远没有足够时间允许如此繁多的动植物缓慢进化。而根据突变论的观点,大量物种在科学家估算的地球年龄之内出现,就容易得到解释了。由于德弗里斯的努力,从1900年到1910年,突变论统治了生物界的思想,并且影响着哲学家。他们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吸取了突变论的合理营养,使其成为解决大量哲学问题的科学基础和方法论原则,渐而演变成哲学上的突现论。  现代意义上的"突现"概念100多

4、年前由英国哲学家刘易斯(G·H·LearioBunge),这里主要介绍斯佩里在心身问题上提出的"突现论的相互作用论"。  斯佩里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脑科学专家,以研究裂脑人著称。他通过割裂脑手术对大脑两半球功能分工这一神经心理学方面的精细研究,终于发现胼胝体切断以后,左、右半球便独立地进行活动。这种情况下所进行的心理学实验表明,绝大多数右利手患者对于呈现到左半球的语词可以认知,而对呈现在右半球的却不能认知。另外的实验表明,病人的左手保持了绘画的能力但丧失了书写技能,右手的情况则正好相反。病人可以说出右手内物体的名称却说不出左手内的,但可以用左手指出曾经握过的物体。左右脑的功能分立就是

5、通过这些行为实验被证实的。  在意识活动的本质问题上,斯佩里强调用突现论加以解释,提出了著名的"突现论的相互作用理论"。它主要包括两个假定:①大脑虽然是由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但是意识活动与大脑神经的运动是不同的,意识是整个脑活动所突现的一种新的特性,是"高水平的脑过程的动力系统的特性",[3]而非脑的任何局部的或诸局部总和的特性。它是脑兴奋的一种功能的、操作的、动态的和新突现出的特性。意识不同于并多于它据以建立的神经-物理-化学诸事件的总和,具有物理、生理过程所不具有的新的性质,并可反过来影响到物理、生理事件。神经事件由许多事件组成,其中包括神

6、经冲动的传递、生理和其下的化学事件,以及各种亚原子规律和高能物理现象等,但这些只是神经事件的原材料,它们本身并不是意识现象。②意识与脑生理活动具有相互作用。由于意识位于脑系统内物质活动诸层系的最高层系,故对其下包括脑生理层系在内的诸层系具有因果的决定作用。他认为这一决定作用具有关键意义,为其理论中的创新成分:"较高层次的精神模式和程序一旦从神经事件中产生出来之后,即有了自身的主动特性和进展,并以其自身的、不能还原成神经生理学的因果律和原则运行着和相互作用着,与生理过程相比,意识事件更具有整体性,精神实体超越生理"。[4]70年代后,他进而将其理论由心脑关系扩大到广泛的心物关系中,

7、而且认为在外界事物或人的环境中最主要的是社会事物或社会环境,从而使以脑为中介的心物关系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社会价值含义,且以此来探索人性或人的特点问题。  心身关系问题以其特有的复杂性引起无数哲人和科学家的探索兴趣,不具穿透力的空间事物如何能与非空间事物相联系?非时间的事物如何能与时间性的事物相联系?机械地引发的事物如何能与有目的的行为相联系……等等问题,在生物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未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突现论的心身观在总结了现代自然科学有关成果的基础上,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用突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