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身难题的概念羁绊

论心身难题的概念羁绊

ID:22759776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1

论心身难题的概念羁绊_第1页
论心身难题的概念羁绊_第2页
论心身难题的概念羁绊_第3页
论心身难题的概念羁绊_第4页
论心身难题的概念羁绊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心身难题的概念羁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心身难题的概念羁绊自古希腊时期开始,哲学家们就在追问心灵是什么,而笛卡尔则将心身关系及其矛盾凸显出来。在他那里,心灵和身体在本质上如此地不同,但日常经验却显示出心身的统一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一个无广延的思想为何能够以及如何与有广延的身体相互作用呢?这一论题不仅构成了心灵哲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当代表现形式之一,其确切表述在很多情形中被归为心-物问题。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依赖于我们对世界所持有的基本概念。  尽管并非每一个概念都必须对应世界的某个存在物,但是,虚假或失当的概念所组成的理

2、论无法真正帮助我们弄清自然真相。当我们遭遇心身难题的困境时,我们是否想过,也许问题的症结也源自我们所使用的概念?换句话说,我们对物质与心灵的概念的掌握程度决定了我们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如果概念本身有缺陷,那么我们就无法借助这些概念的分析来弥合心灵与物质在逻辑上的裂痕。  一、心身概念的不可通约  从概念的种类来看,用以把握心灵的主观层面的形式与用来了解大脑的客观层面的形式似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心灵不可还原为物质。这里的还原涵盖了两个方面:本体论还原与因果还原。本体论还原指把某种对象还原为其他

3、种类的对象,例如,把基因还原为DNA分子。显然,对于意识而言,我们无法进行本体论还原,因为其他现象的还原依赖于区分客观物理实在和纯粹的主观现象以及从被还原现象中消除现象;而在意识情形中,它的实在就是现象,如果我们试图去除现象,只把意识定义为背后的物理实在,还原的要点也就失去了。  因果还原指被还原实体的因果力完全能够由还原现象的因果力得到说明。例如,某些物体是固态的,由此带来的因果效应是:固态物体具有抗压性、不被其他物体穿透等,这些因果能力可由分子在晶格结构中的振动进行因果说明。如果心灵现象的因果

4、关系可以被物理现象的因果关联完全解释,我们就认为心灵在因果上可以还原为物理现象。以痛为例,我们具有主观的痛感,知道痛的感觉及其与其它感觉的关联,同时也有一些对痛的客观认识,如正在经历痛的人的表情、止痛药的作用甚至痛的大脑机制等等。  二、作为互换视角的心与身  在我们关于心灵的设想中,一些是与现在掌握的实验证据相容的,另一些则与实验结果相冲突。科学虽然提供了一种再现经验发现的知识体系,但它不能告诉我们如何解释这些发现,也不意味着困扰心灵哲学的深层问题能够从经验上得到解决。同时,在追问心灵是什么时,

5、我们很难从那些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及其争论中得出明确的结论,因为探讨心灵所提出的问题仍然是一些根本的形而上学问题。这种情形类似于休谟对因果关系的质疑:我们相信因果关系存在是因为我们在根本上是用因果关系的概念框架来思考问题的,只要依赖这样的框架,我们就摆脱不了因果关系的限制。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与其说是缺乏详尽的信息,不如说是缺乏对所获取信息进行说明的适当框架或对作为基础的本体论的较为恰当的观念。  它提供给我们的,不是可以从中推导出有关心灵的真理的公理系统,而是一个可以在其中对经验进行融贯解释的概念体系

6、,在它里面,来自若干学科的命题能够统一在一起。就此而言,要在心身难题上有所进展,我们需要超越在难问题表述中蕴含的物质概念。当我们用物质一词意指那种可以感觉到或可以进行测量的东西时,我们没有理由假定,关于物质世界的一切东西,都能通过物理的客观性概念而得到理解。一个事物可以同时具有精神的和物理的这两组相互不可还原的性质,因此大脑可以成为精神状态的主体;类似地,心灵除了具有心理的属性之外,也具有物理的属性。  而事物的空间的各部分是不能互相分离的,不论在事实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在现实情形中,要分割它,

7、我们就得把原来连续的部分隔离开;在心理方面,要想有所分割,我们内心就得在原来本是连续的地方,存想两个面积。一个人自然可以只思考与一呎相应的一段空间,而同时并不必思考其它部分;他自然也可以只思考日的光而不思考它的热。这是一种局部的思考,但他在这样思考时,却并不能使不相系属的两个片段互相分隔开,并且他也不曾以为它们是能分离的。  三、心身连续  脑中神经细胞的物理活动如何产生了非物理的内心感受?按照传统的物质观,这看起来是一个类似于宇宙大爆炸的问题。因为根据物理因果封闭原则,如果造成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

8、是物理的,那么这个事件也是属于物理的。当然,并非所有发生在物理世界里的现象都可以使用因果概念来加以描述,例如量子力学中有些现象可能只能用几率的概念加以描述,但这不会影响物理因果封闭原则。在许多哲学家那里,意识与生物生命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差异:意识被认为是心智状态的某种主观的、内在的属性,生命则被认为是物理系统的一种外部的、客观的、结构的和功能性的属性。基于这样一种思路,试图理解意识及其在自然中的位置就会造成一个特别的困难,即个体的有意识的存在物是从内部得到体验的,它如何与从外部加以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