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基于债务重组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基于债务重组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ID:9485585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新会计准则下基于债务重组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_第1页
新会计准则下基于债务重组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_第2页
新会计准则下基于债务重组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_第3页
新会计准则下基于债务重组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会计准则下基于债务重组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会计准则下基于债务重组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摘要: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它会直接影响财务报告中会计数据的准确性,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进而破坏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使会计信息失去公允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债务重组视角,辨析了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了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盈余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盈余管理一、盈余管理的界定、理论基础及与会计准则的关系(一)盈余管理与盈余管理行为的界定。美国著名会计学家Sehipper(1989)最早提出盈余管理的概念,即:公司

2、管理当局对对外财务报告报出过程的干涉,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私利,而不是为了保持财务报告报出过程的中立性。后来有学者对盈余管理定义进行了发展,将盈余管理定义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以及通过构造交易变更财务报告时,其目的是为了误导股东对公司内在经济业绩的判断,或者影响那些以报告会计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博弈结果。由于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使得盈余管理可能改变公司未来的实际盈利,比如因摘牌、配股等而引起的公司实际盈利的增加或减少。合规的盈余管理与不合规的利润操纵虽然是两类行为,但是在我国往往很难划清两者的界限,盈余管理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寻租和

3、利益侵占,是以盈余管理之名行利润操纵之实,这种现象本文称为盈余管理过度。本文研究的盈余管理主要是针对盈余管理过度行为,它是指形式上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实质上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规划交易,误导其他利益相关者,达到非生产性财富转移,增加自身效用的公司行为。(二)盈余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其理论基础主要有:“契约理论说”、“产权理论说”、“委托代理理论说”、“博弈理论说”等。“契约理论说”认为,公司实质上是一系列契约的连接,契约本身具有刚性和不完备性,而缔结契约的各利益主体的目标也各不相同,它们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即契约摩擦,这时能够影响和改变会计信

4、息的企业管理层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以使契约的签订与履行朝着有利于企业或自己的利益分配。“产权理论说”认为,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剩余索取权和企业控制权的分离,实际拥有公司控制权的管理层并不拥有剩余收益的索取权,因此他们会操纵会计盈余以使自身效益最大化,而不会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委托代理理论说”认为,由于代理人掌握企业更多的内部信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就导致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代理人出于自身利益的驱动,会选择对自己有利或对自己和委托人均有利的盈余管理行为。“博弈理论说”认为,只要存在博弈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条件,就一定会发

5、生盈余管理。当某项具体会计准则或会计规定不存在时,也就是在会计准则滞后时,会计信息提供者破坏了社会公认应该遵守的“真实性”的协议,在利益驱动下产生了盈余管理行为。(三)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持久的博弈。对于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辨析,本文比较认可沈烈和张西萍的观点:“会计准则天生不是盈余管理的动因,但会计准则天生会成为管理当局用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会计准则主观上制约着盈余管理,但盈余管理客观上成为了反会计准则牵制的对手,两者在博弈中不断演进和发展”,即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存在持久的博弈关系。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既有制约与反制约关系,也有利用与反

6、利用的关系。盈余管理行为发生后,促使会计准则发生变化。在新会计准则制约下,只要破坏“协议”的收益大于遵守“协议”的收益,就会发生盈余管理行为。可见,经济理论强调,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与博弈导致了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而不能说明会计准则导致了盈余管理。股票市场中大量的债务重组活动催生了债务重组准则;债务重组的几次变更,都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密切相关。从会计准则产生与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先有盈余管理,才有债务重组准则的出台、变更及完善。所以,不是会计准则诱导或决定了盈余管理,而是盈余管理催生和促进了会计准则的发展。二、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7、的影响上市公司大股东和经理层博弈合谋进行盈余管理,迎合或规避资本市场监管规则以保护和利用上市公司壳资源,进而牟取其他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成为盈余管理产生的直接诱因和根本原因。(一)债务重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新债务重组准则与原准则的最大区别是重新将公允价值作为债务重组业务会计处理的基础。从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来看,公允价值计量对除上年度亏损的ST公司以外的其他公司影响甚微,但对上年度亏损的ST公司的业绩还是产生了较大的波动。*ST类公司往往在营业利润巨额亏损的情况下,通过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使得公司由亏损变为盈利,在面临退市的危机下

8、因债务重组而实现“脱困”。但是,此类公司往往与关联方之间进行债务重组,通过盈余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