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运用综述

转化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运用综述

ID:9488887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转化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运用综述_第1页
转化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运用综述_第2页
转化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运用综述_第3页
转化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运用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转化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运用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转化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运用综述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是指实验室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双向转化过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应用之间连接的桥梁。自1996年GeraghtyJ在着名医学杂志《TheLancet》撰文明确提出转化医学的概念之后[1],它便逐步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美、英、法等国先后制定了转化医学研究计划,设立了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我国对转化医学的研究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陆续建立了一批转化医学研究所或研究中心。  2012年,卫生部发布《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更是提出要实施转化整合战略,打破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物研发、

2、健康促进之间的人为屏障,建立彼此之间的直接联系,实现基础研究成果、临床诊疗方法、人群预警方案、药物创制、健康保障互联互通,使患者和公众健康直接、高效地受益于医学科技的发展[2].医学检验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转化医学研究热潮中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就近年来转化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1实验室技术在医学检验的转化应用    医学检验作为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它的发展离不开检验技术的进步。当前,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高精尖的仪器自动化检测技术正逐步取代以往手工检验。与此同时,基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推广,使一些实验技术不断走向临床一线,成为新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技术。  上

3、世纪80年代,美国Cetus公司人类遗传部的Mullis博士[3]发明了DNA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随后该技术在临床检验中被成功转化应用[4,5],成为分子诊断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并且基于这一技术发展起来的逆转录PCR(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5,6]、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7,8]等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而基于分子杂交为基础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

4、ituhybridiza-tion,FISH)目前则主要集中在产前诊断、血液肿瘤诊断、感染性疾病诊断及实体瘤诊断等领域[9].  DNA序列分析作为分子诊断的金标准,它对于遗传性疾病、多基因疾病的诊断与预测意义重大,但由于高昂的仪器设备及试剂价格,目前还仅能在大型实验室进行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过程的认识加深,以往的检验技术已不能完全适应微量、快速、准确、全面的要求,从而引入了生物芯片[10],它通过将大量的分子探针固定于支持物,并与标记的样品杂交或反应,自动化仪器检测杂交或反应信号的强度从而可以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  2生物标志物在医学检验中的转化应用    近年来,由于

5、科研资金的大量投入,细胞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医学基础学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在后基因组时代,代谢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11]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一大批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特异性改变的生物标志物被发现并被开发应用于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之中。  2.1耳聋生物标志物    耳聋是人类最常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我国解放军总医院的戴朴教授[12-17]率领的研究团队历时10年通过系统的耳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JB2基因突变是中国人最常见的致聋因素,SLC26A4基因突变则紧随其后为第二致聋因素,且SLC26A4的突变热点、突变谱、基因型和表型均与西方人群存在明显差异;而线粒体DN

6、A突变则是药物性耳聋主因,特别是C1494T和A1555G突变,但是欧美人群常见的CJB6基因突变在中国并不常见。冯永等[18-23]研究发现中国人常见的致病基因主要为:PAX3、MITF、SOC10、POU3F4、EYA4、MYO15A、TMC1、COCH、DFNA5.  根据上述基础研究成果,我国学者研发了《线粒体DNAA1555G突变检测试剂盒》和《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等产品用于临床耳聋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与遗传咨询[24].  2.2肿瘤生物标志物    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对它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是目前肿瘤防治工作的关键环节。1978年,Herberman在美

7、国肿瘤免疫诊断会上第一次提出了肿瘤标志物的概念。此后,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发现了大量的肿瘤标志物,并积极转化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最为典型的是血清甲胎蛋白用于肝细胞肝癌的诊断、血清癌胚抗原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血清CA19-9用于胰腺癌的诊断[25-27].2008年,我国上海瑞金医院的研究团队[28]通过抗体芯片技术发现IPO-38蛋白在胃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采用ELISA法进一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