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ID:9503928

大小: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1

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_第1页
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_第2页
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_第3页
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_第4页
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一、政府绩效审计动因――公共受托责任  (一)受托责任“受托责任”一词最早由杨时展先生从英文“accountability”翻译过来,并提出“审计不但因受托经济责任的发生而发生,而且因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而发展”。1988年,英国审计学家D・弗林特(David.Flint)在其《审计哲学与原理导论》中认为,“作为一种几乎普遍的真理,凡存在审计的地方,就一定存在一方关系人对另一方或其他关系人负有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义务这样一种关系……此种责任义务关系的存在是审计的重要前提,可能还是最重要的前提。”受托责任已成为当

2、代政治学、经济学和政府治理的核心概念之一。经济受托责任对审计的推动作用关键在于当经济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所有权与经管权发生了分离,一方面,委托者为了其经济利益的保值增值,必须对所委托的经济资源的使用和管理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另一方面,受托人为了向委托人证明自己对经济资源的效益管理,需要独立客观的第三方加以证明。在监督受托经济责任与解除受托经济责任两种合力的推动下,既具有独立地位,又具有专业技术的审计活动便产生并得到不断的演进与发展。这个过程如图1所示:  在这个委托与受托关系互动的过程中,存在如下要素关系:(1)主体:委托方(经济资源所有者),

3、受托方(经济资源管理者);(2)客体:经济资源。这里的经济资源是广义的,包括委托――受托关系构建的各种物质载体中介,如,货币、实物、人力资源、生态资源等;(3)目标:监管受托责任、解除受托责任;(4)过程:经管过程(控制资源引致)、报告过程(信息不对称引致)。  (二)公共受托责任根据受托责任方的不同,受托责任可以划分为:公共受托责任、公司受托责任和组织内部受托责任。公共受托责任即是政府的受托责任,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提出,公共受托责任是指政府从事各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义务,或者是“对资源或活动从公众那里转移给政府当局而应负责

4、任的一种转换”。美国审计总署(GAO)认为,公共受托责任就是指受托管理并有权使用公共资源的机构向社会公众说明其全部活动情况的义务。蔡春认为,一个国家(政府)的资源应属于全体人民所有,国家(政府)是受人民之托在管理和经营这些资源或财富,所以国家(政府)必须对经管人民所托付的资源负责,必须就其经管情况向人民做出报告或说明,国家(政府)对社会公众所负的这些责任就是公共受托责任。绩效审计就是建立在公共受托责任基础之上的,社会公众作为终极委托人赋予政府管理、运作公共经济资源,制定、执行公共政策的权利,随着民主意识的增强,他们不仅希望委托的资源得到安全、合

5、规的管理,更希望资源保值增值。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府治理中出现了经济停滞、财政危机、效率低下、资源耗费等严重问题,社会公众转而诉求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益、高效率、重服务、重效果的政府治理,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纷纷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且影响深远的的政府改革运动,即“新公共管理运动”。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最大受托方,社会公众对政府肩负的受托公共责任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真实、合规性审计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环境性的政府绩效审计渐渐受到社会公众的重视并成为理论研

6、究的重点。  二、绩效评价体系目标与构建困境  (一)绩效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于1986年在悉尼召开的最高审计机关第十二届国际会议上形成了一份文件:《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明确了“绩效审计”的表述:最高审计机关的传统任务是进行合规性审计,包括遵守法律和规章以及财务责任的所有方面;除了合规性审计,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审计,它涉及对公营部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这就是绩效审计。大多数国家都把“3E”作为绩效审计的标准,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

7、tiveness),随着绩效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又拓展为“5E”标准,即增加环境性(environment)和公平性(equity)。英国国家审计署2003年颁布的《绩效审计手册》阐述了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概言之,经济性的直接含义是成本减至最低;效率性的直接含义是达到最佳的投人和产出比例;效果性的直接含义是实际效果与预计效果的比例关系。在《世界审计组织绩效审计指南》、《亚洲审计组织绩效审计指南》或其他有关文件中并没有给出环境性、公平性的阐述与原则要求。陈骏提出公平性是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本质属性,公平性主要包括供给过程的公平性、供给机制

8、的公平性以及供给取向的公平性。加拿大丹尼斯・普瑞斯波尔认为,环境性指审查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生态平衡的维护情况,公平性指审查在社会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