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刺下关穴治疗慢性鼻窦炎50例临床观察

深刺下关穴治疗慢性鼻窦炎50例临床观察

ID:9535549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深刺下关穴治疗慢性鼻窦炎50例临床观察_第1页
深刺下关穴治疗慢性鼻窦炎50例临床观察_第2页
深刺下关穴治疗慢性鼻窦炎50例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深刺下关穴治疗慢性鼻窦炎5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深刺下关穴治疗慢性鼻窦炎50例临床观察作者:马小允徐智广孟建国【关键词】慢性病;鼻窦炎;穴,下关;针刺疗法  慢性鼻窦炎属中医学鼻渊、脑漏、鼻鼽等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鼻溢,头痛,面部疼痛或压迫感,嗅觉障碍,鼻黏膜充血、水肿,脓涕,鼻息肉等。2006-08—2007-08,我们深刺下关穴治疗慢性鼻窦炎50例,并与西药治疗5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的头痛,鼻塞,鼻腔脓性和(或)黏液脓性分泌物,可伴嗅觉丧失、打鼾、口干;鼻窦放射学和(或)内镜检查:鼻窦持续、局限或广泛的黏膜肿胀伴或不伴窦腔分泌物。  1.2一般

2、资料全部100例均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30.0±11.6)岁;病程(14.5±5.6)年;伴头痛42例。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29.0±10.5)岁;病程(12.8±4.5)年;伴头痛41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患者侧卧位闭口,取下关穴,常规消毒后,用3寸毫针直刺2.5寸左右(儿童酌减),即可刺到蝶腭神经节,刺中神经节后,即有酸、麻、胀、痛感并向周围呈喷射状强烈放射,行强捻转及振颤刺激后即可出

3、针,不留针。每次双侧分别针刺,每周针刺1次,3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2对照组罗红霉素,每次150mg(儿童用量酌减),每日2次口服,或予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口服;扑尔敏4mg,每晚口服1次;呋麻滴鼻液,每次1~2滴,每日3次滴鼻。2周为1个疗程,未愈者间隔3日,更换抗生素进行第2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观察项目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鼻塞,鼻腔脓性和(或)黏液脓性分泌物,嗅觉障碍,鼻甲充血肿胀]改善情况;头痛消失时间;6个月后复发情况。  1.5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有关疗效标准评定。治

4、愈:自觉症状和客观体征消失,鼻窦X线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显效:自觉症状和客观体征消失,鼻窦X线检查未恢复;有效:自觉症状和客观体征部分消失,鼻窦X线检查未恢复;无效:症状、体征及鼻窦X线检查均无明显改变。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2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经Ridit分析,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22组头痛消失时间比较见表2。  表22组头痛消失时间比较(略)  经秩和检验,2组头痛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少于对照组。  2.32组总有效病例治疗平均时间比较治疗组总有效48例,治疗平

5、均时间(1.98±0.74)周;对照组总有效45例,治疗平均时间(2.36±0.69)周,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2组6个月后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治愈及显效40例,6个月后随访复发7例,复发率17.5%;对照组治愈及显效25例,6个月后随访复发8例,复发率32.0%。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3讨论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上颌窦穿刺冲洗及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虽能在短时间内缓解鼻塞症状,但长期应用会导致药物性鼻炎,还可引起高血压,长期使用抗菌药

6、物易导致耐药,而丧失疗效;上颌窦穿刺往往需要反复治疗;而激光、微波治疗则对鼻腔表面黏膜损伤大,术后反应较重,患者较为痛苦。手术治疗费用高,且具有一定的风险,尤其对于少年儿童患者也不作为常规疗法。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摸索到深刺下关穴治疗慢性鼻窦炎,取得良好疗效。  慢性鼻窦炎多由感冒等因素诱发,肺经郁热,鼻窍不通或湿热毒邪伤及脾胃,运化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湿热循阳明经上炎,犯于清窍而成。选用下关穴强刺激,实为“盛则泻之”、“热则疾之”之意,可疏散局部气血,从而达到热散窍通之功效。下关穴乃足阳明胃经之腧穴,位于面部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切迹之间凹陷中,闭口有孔,张口即

7、闭。主治耳鸣、耳聋、聍耳、齿痛、口噤、口眼歪斜等。下关穴深部为蝶腭神经节,蝶腭神经节是副交感神经节。蝶腭神经节位于翼腭窝内,除有来自三叉神经的感觉支,还有来自翼管神经的交感支和副交感支。蝶腭神经节发出鼻支即鼻神经由蝶腭孔入鼻腔,分布至鼻窦黏膜和黏膜下层,支配毛细血管的舒缩和腺体分泌。由于炎症刺激,鼻窦黏膜及其下层神经纤维过于兴奋,致鼻窦黏膜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浆液细胞分泌过度,鼻窦黏膜炎症加重。针刺蝶腭神经节可以降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