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本土化张力下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模式探析

全球化与本土化张力下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模式探析

ID:9536838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全球化与本土化张力下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模式探析_第1页
全球化与本土化张力下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模式探析_第2页
全球化与本土化张力下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模式探析_第3页
全球化与本土化张力下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模式探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全球化与本土化张力下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模式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全球化与本土化张力下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模式探析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地理和空间界限,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全球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已延伸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音乐文化领域也不例外。许多学者对于“音乐文化全球化”的趋向满怀焦虑,担心本土音乐文化走向“同质化”“一体化”的趋势。因此,正确解读全球化和本土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消除上述顾虑的症结所在。  伴随着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多元文化主义应运而生,各民族国家都在为保护、传承和挖掘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艺术而做着多方面的努力和尝试,其中多元化音乐教育作为手段之一,已成为近年来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重

2、要趋势。所谓多元化音乐教育概念,是相对于“同化音乐教育”而言的,强调教育者应对学生的民族属性和民族文化影响予以重视。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中不仅应包括主流音乐文化,还应当体现非主流音乐文化的内容和特征,建立以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多元教育评价体系。其目的旨在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和理解异域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挖掘本民族的艺术宝藏,彰显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并在全球一体化“和而不同”的共融文化环境中具有平等交流的话语权。毋庸置疑,多元化音乐教育是达到跨文化理解的有效途径,也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  面对发达国家音乐教育全球化的冲击,如何建构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模式已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

3、一个重要课题。    一、构建受教育者民族性与多元文化的和谐    要正确认识学生的民族属性和民族文化差异。我们应当看到,在学校这一正规教育场所中,受教育的对象往往是来自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生活群体,文化背景不同会使学生在知识理解、价值观和社会认知等方面呈现出较大差异性。纵观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主要集中了社会及民族音乐文化主流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代表着主体文化的走向,并且按照主流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来设置课程和进行教育评价。由此而产生的音乐上的审美价值取向、音乐表现方式和情感认同方面的矛盾心理以及理解上的偏误,将会导致教育水平的下降和教育评价上的偏颇,背离了音乐教育的本质

4、。以音乐教育中的民族审美差异为例,学校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发展和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知识和审美修养为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学校中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个体在审美情趣上会受本民族和地区的很大影响和制约,在学校教育的整齐划一的审美标准下,无法适应和构建统一的审美要求。生活在北方的蒙古族学生,性格中透出一股粗犷、豪放的气质,艺术思维方面表现出壮志豪情和粗犷洒脱的情感体验,反映在审美愉悦感受方面就是一种力度和速度不可分割的壮观美感;而生活在南方的壮族学生,却有着与蒙古族人截然不同的审美品格,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哺育下的壮

5、族人民,性情含蓄深沉,委婉细腻,表现出平和柔顺、纤巧秀雅的审美快感。两个民族的学生所具有的刚与柔、隐与显的迥异审美心理,如果用统一和机械的审美标准来要求,势必将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培养,也是与音乐教育的本真价值相悖的。因此,教师应对这些情况予以重视,了解学生的民族属性、民族心理及其文化背景,以免对不同民族的学生产生误解、偏见甚至造成伤害。这也是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必要前提。    二、推动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多元化    自近现代以来,我国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与理论基本是沿袭欧洲体系模式,本土音乐自身的课程体系还未从课程论的角度真正探讨过,各民族的民间音乐在课程体系和教材编排上

6、均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尤其在高师音乐的基础课程中,几乎是西方音乐理念及教学体系,例如斯克波夫的复调,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配器,斯波索宾的和声,以及西洋乐器的大部分的练习曲目,它们都是严格地构建于西方文化的基础之上的。这些代表着西方文化价值体系的基础课程,无形中削弱了我国各民族音乐构成、表演创作、音乐传承等方面的自在价值,忽视了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思维认知的内在规定性的差异,使得本土音乐文化知识体系价值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事实上,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形式,每一种民间音乐类型都深深植根于本民族文化之中,是凝聚了各民族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具有宝贵的传承价值和教育功能。如果在学校教育

7、中有选择地引入一些民间音乐艺术形式,与现代先进文化相融合,既可以适应全球未来的文化发展,又可以促进文化整合,传承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岂不是一举多得吗?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无疑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优秀的范例。柯达伊提出以音乐母语对儿童进行早期歌唱启蒙教育,强调将匈牙利的民间歌曲作为学校音乐教材,倡导学校的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民间音乐基础上。尤其是独具匠心地收集和编写一些以民族音乐核心为支柱音的多声部视唱练耳,发展学生的多声部视唱、多声部听觉能力,增强多声部音乐美感的体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