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黄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和转基因植株再生研究

深黄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和转基因植株再生研究

ID:9536888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3

深黄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和转基因植株再生研究_第1页
深黄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和转基因植株再生研究_第2页
深黄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和转基因植株再生研究_第3页
深黄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和转基因植株再生研究_第4页
深黄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和转基因植株再生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黄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和转基因植株再生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深黄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和转基因植株再生研究作者:王广科,李明春,李晋川,刑来君【摘要】目的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来源于深黄被孢霉的Δ6脂肪酸脱氢酶(D6D)基因导入到东北大豆绥农10和吉林47中,最终获得转基因植株。方法利用子叶节外植体诱导出丛生芽和再生植株,利用卡那霉素的抗性筛选培养基连续筛选以及PCR方法、DNA分子杂交分析和GC分析检测转基因植株中的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表达状况。结果经过含50mg/L卡那霉素的抗性筛选培养基连续筛选,获得了一批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和DNA分子杂交分析,初步证明Δ6脂肪酸脱氢酶

2、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将转基因大豆T1代和T2代种子进行脂肪酸GC分析,结果在大豆种子中检测到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产物GLA,证明该基因在大豆中得到了表达。【关键词】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大豆;农杆菌介导转化;脂肪酸GC分析;转基因植株【Abstract】ObjectiveTheΔ6fattyaciddesaturasegenesfromMortitierallaisabellinainfectionmethod,sometransgenicsoybeancotylendonnodes,Kanamycinresistant

3、culturemedium,PCRSouthernblotandGCanalysisdetectedconditionoftheΔ6fattyaciddesaturasegenesoftransgenicplants.ResultKanamycinresistant(Kmr)transgenicplantstransgenicplantsprovedthattheΔ6fattyaciddesaturasegeneses.Totalfattyacidsextractedfromthepositivetransgenicsoybeanato

4、graphy(GC)ofmethylesterstoconfirmthetransgenicsoybeancontainingafunctionalΔ6fattyaciddesaturasegene.ThepresenceofGLAindicatedthattheΔ6fattyaciddesaturasegenesfromMortitierallaisabellinaaxL.);Agrobacteriummediatedtransformation;GCanalysisoffattyacid;transgenicplantGLA是多烯

5、不饱和脂肪酸1(PolyunsaturatedFattyAcid,PuFA)n6代谢路线中的一种重要的脂肪酸[1],它作为人体必需脂肪酸(Essentialfattyacid,EFAs),对人体具有双重功能,既是人体的必需营养元素,又是治疗疾病的重要药物。它在人体中可以转化为二高γ亚麻酸(DGLA)和花生四烯酸(AA),二者是合成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前体,对人体的激素调节及脂肪酸代谢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2]。所以由GLA开始的一系列相关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将会在医药学、营养学、生物学等方面展开一个新的、更广阔的研究领域[3]。从亚油酸到γ

6、亚麻酸是由Δ6脱氢酶催化的,Δ6脱氢酶是以亚油酸为底物,在C6位上脱氢形成GLA.然后,通过碳链延长和脱氢作用,进一步形成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类等生理活性物质。由于Δ6脱氢这一步是GLA形成的限速步骤,而且是由D6D催化的,因而D6D是GLA合成的关键因素[4,5]。近年来,先后报道了从高山被孢霉中分离出Δ6脂肪酸脱氢酶,并分别在酵母、米曲霉和烟草中获得功能性表达。大豆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富含亚油酸,而不含γ亚麻酸或含量极低。本实验室从1989年开始研究微生物发酵生产γ亚麻酸。近年来,对产γ亚麻酸的关键酶——△6脂

7、肪酸脱氢酶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从高产γ亚麻酸的深黄被孢霉菌株中克隆出△6脂肪酸脱氢酶的结构基因,是世界上第十个克隆出该基因的实验室,在GenBank中的序列接收号为AF307934,并在酵母和烟草中得到表达[69],这为将该基因转化到大豆中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本实验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该基因转化到东北大豆品种绥农10和吉林47两个品种中,得到了一批转基因植株。1材料与方法1.1植物材料绥农10和吉林47等两个优良品种,由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提供。1.2菌株与质粒AgrobacteriumtumefaciensLBA4404,

8、由中科院微生物所方荣祥先生馈赠。pGA643(Kanr),由内蒙古大学哈斯阿古拉教授惠赠。pTMICL6(Ampr)(全长MID6DcDNA),南开大学真菌实验室保存。1.3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