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腭后上推移腭裂整复术的初步研究

软腭后上推移腭裂整复术的初步研究

ID:9539591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软腭后上推移腭裂整复术的初步研究_第1页
软腭后上推移腭裂整复术的初步研究_第2页
软腭后上推移腭裂整复术的初步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软腭后上推移腭裂整复术的初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软腭后上推移腭裂整复术的初步研究作者:童庆春,金志勤,徐嘉莉,马丽华【关键词】腭裂;,,颌面修复术;,,语音  摘要:目的:探讨腭裂功能性整复术的新方法。方法:55例先天性Ⅱ、Ⅲ度腭裂患者犁骨后缘正中纵向剖开,分别形成两犁骨后缘犁骨粘膜瓣,将腭帆提肌止点连同同部位软腭鼻腔侧粘膜一起缝合于犁骨后缘犁骨粘膜瓣顶点上,上提后推软腭,再缝合口腔侧粘膜。结果:采用本术式整复55例腭裂患者,术后一期愈合率为96.4%,随访1~3年,获得了满意的语音功能。结论:本术式上提后推了软腭,达到了良好的腭咽闭合,可视为一种较好的功能性

2、修复方法。  关键词:腭裂;颌面修复术;语音  APreliminaryStudyoftheCleftPalateRepairbyElevatingandPushingBackSoftPalate  Abstract:Objective:Tointroduceaneethodforfunctionalcleftpalaterepair.Method:Posteriorvomermucoperiostealflap(PVMF)er,andtheneachsideofPVMFesidemucosalflapandth

3、elevatorvelipalatini.Result:Thismethodethodnotonlyclosethecleftbutrestorethesoftpalate’sfunctionofelevatingandpushingbacktoachievetheideaVPC.  Key钉-螺旋方法为代表的缩小裂隙后再缝合软组织的方法[2,3];二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如Langenbeck双蒂瓣、Veau-处向后至上颌结节后下外方,止于舌腭弓外侧,硬腭切口深达骨面。按照两瓣术式松弛减张腭大神经血管束,形成前

4、端游离的两粘骨膜瓣,软腭口、鼻腔侧粘膜,肌肉及腭腱膜也充分松弛。  1.2.2腭帆提肌止点的解剖复位:翻转掀起粘骨膜组织瓣,显露硬腭后缘的腭腱膜、软腭裂缘的腭腱膜和腭帆提肌的止点,并将腭帆提肌止点与软腭口、鼻腔的附丽钝性分离,使腭腱膜和腭帆提肌由矢状方向的异常附着方向成为冠状方向的正常方向,利于端端缝合。在这一过程不剪断腭腱膜且能看到强健的腭帆提肌由两侧后外向前内延伸,至前内位置移行为腱膜和筋膜,此处腭帆提肌止点可以精心游离好且标示清楚。  1.2.3翼钩的处理:当上颌结节后外方粘骨膜切口转伸至舌腭弓外侧时,深度

5、仅达粘膜下,于翼钩表面在粘膜下层与腭帆张肌之间锐性向内侧潜行分离,不断翼钩。牵拉组织可见腭帆张肌绕过翼钩并在其表面滑动。内外前后分离范围视组织瓣对位时的张力决定,一般向前不超过软硬腭交界处。  1.2.4犁骨后缘犁骨粘膜瓣形成:犁骨后缘顶点与颅底咽顶部之交汇点,我们称之为“K”点。自硬腭后缘与犁骨后缘交界处,沿犁骨后缘正中剖开粘膜,向后上直至K点,扁平剥离器直插入犁骨骨面两侧分离掀起形成犁骨后缘粘膜瓣。单侧腭裂犁骨后缘犁骨粘膜瓣与硬腭犁骨粘膜瓣相延续。  1.2.5软腭的上提后推缝合:软腭裂缘两侧前端鼻腔侧创缘、

6、部分腭腱膜创缘与同侧犁骨后缘犁骨粘膜瓣由前向后、由低向高逐渐对位缝合,直达K点。用垂直褥式将两侧软腭裂缘口腔侧创缘及其深面的腭帆提肌垂直对位缝合,逐步向后上推移,至K点时,缝线应穿过软腭口腔侧粘膜、肌肉层、鼻腔侧粘膜以及犁骨粘膜瓣一并缝合于K点,使软腭口腔粘膜、鼻腔粘膜以及肌肉组织紧密贴附,充分后上推移软腭。K点以下的软腭裂缘鼻腔侧粘膜对位缝合直至悬雍垂,线结打在鼻腔侧。    在软腭缝合前关闭硬腭鼻腔侧粘膜并自前向后逐步缝合口腔侧粘骨膜,完成手术。在硬腭两侧的松弛切口处,可视张力和伤口渗血情况酌情填塞或不填塞碘

7、仿纱条。  1.3语音评价方法:对Ⅱ、Ⅲ度腭裂患者在术后一年后进行语音学测试,其方法是让患者朗读或由汉语普通话教师教读语音测试字表[4],正确与否由两位汉语普通话教师同时盲听评定,记录每100个字发音正确的字数。  2结果  2.1临床愈合情况:本组55例,1例于软硬腭交界处发生微小穿孔,1例患儿因低蛋白血症复裂,1年后再次手术均成功。其余53例患者均为一期愈合,一期愈合率为96.4%。  2.2语音清晰度判断结果:对记录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1。  表1采用本术式与其它术式术后语音效果比较(略)  3讨论 

8、   1970年Kriens[5]提出腭肌成形术,恢复腭帆提肌(LVP)的正常位置,这主要通过对腭肌解剖逻辑推理,以及LVP、腭咽肌(PP)肌肉走向分析得出的。术后LVP肌纤维方向改变、PP重建使PP与咽上缩肌(SC)共同构成的咽侧壁和咽后壁的收缩合力增大,而利于腭咽闭合[6]。软腭反向双“Z”形瓣移位术[7]的目的也是重建LVP,该术式显著增加了软腭的长度,恢复了LV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