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ID:9541994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3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第1页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感受美的能力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许多交叉和包容的地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大力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优美的感情,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初中

2、语文教材大都是文质兼美的,既是语文教学的典范文章,又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文本。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蕴含着极其丰富、广泛的美学内容。我们应该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并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通过审美教育实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形成良好的人格的目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施:  一、 激活审美情感本文由.L.收集整理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审美教学应以美感人,以情动人,

3、用情感打开学生的心灵。学生美的情感要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创设审美意境。例如《春》这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创设出一个个审美的春景图意境,让学生进入一种美的境界,领悟到文章的艺术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 树立审美意识  学生的审美情感被激发以后,教师要保持学生的这种审美情感,就必须引导学生在情感的召唤下树立审美意识,去发现美。比如《背影》这篇表现父爱亲情的美文,教师在感情范读的基础上,可以再引导学生反复吟诵体味出作品

4、的美感,进入作品特定的意境,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美、感受美。  三、 激发审美想象  想象力在审美心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的审美情感被激活,审美体验被调动之后,通过记忆基础上的表象运动,借助想象得以超越时空取得更深广的感受内容。上课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展开其审美想象。如赏析《紫藤萝瀑布》中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

5、,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时,教师要会点拨,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想象:仿佛看到了花色的艳美和勃勃的生机。学生不仅会感受到生命的盎然勃发,还会体会出生命的美好、欢乐以及生命的灿烂和辉煌,理解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从而进一步鉴赏了语句的意境美。  四、 鉴赏美的语言  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如《紫藤萝瀑布》中描写那开花的紫藤萝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花仿佛在流动,在欢笑,

6、在不停生长,教师讲析时要抓住优美生动、诗情画意的语言,激发学生去想象一幅流光溢彩、生机勃勃、绚烂多彩的画卷,获得美的喜悦和满足。  五、 理解美的形象  美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如《背影本文由.L.收集整理》中的父子情,《我的母亲》中的母子情,《草》中的战友情,《藤野先生》中的师生情,均是通过生动而丰满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这些都是课文审美鉴赏的关键。抓住人物形象,细心揣摩,反复品味,必能使学生做出富有情感的审

7、美评价,从而使审美鉴赏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六、 进行美的创造  陶行知认为教育之美在于创造美。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最高阶段,是审美教育的归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决不能用教师的范读和讲析去代替学生的感受和鉴赏。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课堂成为感受美、理解美的场所,使学生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体。如学完《我的母亲》这篇课文后,老师布置同题作文,要求学生按照范文仿写。学生就会在感受、鉴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表现出真挚的亲情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