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和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攻击和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ID:9546281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2

攻击和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研究进展_第1页
攻击和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研究进展_第2页
攻击和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研究进展_第3页
攻击和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研究进展_第4页
攻击和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攻击和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攻击和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研究进展【关键词】攻击;暴力;精神疾病;个性;神经生化   攻击和暴力行为的定义众说纷纭,有人从研究目的出发,仅从范围和类型上加以规定,而且各学科如司法精神病学、行为医学等对攻击和暴力行为的定义也各不相同,目前没有一个定义能被研究者一致接受。由于定义的不统一,使得各研究间缺乏可比性而妨碍了攻击和暴力行为的进一步研究。目前在理论上为多数研究者所接受的定义是Baron(1977)提出的:攻击是任何形式的有目的的伤害另一生物体而为该生物体所不愿接受的行为;攻击的极端形式称暴力行为。杨权教授(2001)也明确提到:攻击和暴力不是精神病学概念,而是社会学概念,暴

2、力代表攻击的最严重的一端;攻击和暴力也不是精神症状,因为很多攻击和暴力事件都是由正常人所为;即使由精神病患者所为的攻击或暴力也可能是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发生的。攻击和暴力行为十分常见,弗洛伊德看到攻击和暴力行为的普遍性,曾认为攻击和暴力行为是人类的本能。攻击和暴力行为虽较常见,但人们似乎特别注意精神病患者的攻击和暴力事件,也确有证据表明精神病患者更可能发生暴力或攻击行为,精神病患者的攻击和暴力行为的目的不同于正常人,正常人施行攻击和暴力行为为自己的利益所驱动,精神病患者则可能是受幻觉、妄想或其它思维障碍等病态的影响,或者是为了防卫,或者根本没有目的,只是一种突然产生的冲动行为

3、。精神病患者所谓的攻击行为都是躯体攻击,因此实际上也就是暴力行为。现就攻击和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的研究结合以前的有关文献做如下综述。  1攻击和暴力行为相关的精神疾病及精神症状研究  一般来说,不同诊断的精神障碍患者攻击和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严重性、针对性和发生年龄也各不相同。在精神病学领域有关文献中,较为一致的结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和暴力行为发生率最高,约占患者总人数的10%左右[1,2]。Menachem等(1986)总结了13个有关精神障碍诊断类型与攻击行为发生率的研究,也发现以精神分裂症攻击和暴力行为发生率最高;其次是人格障碍和脑器质性综合征。酒和药物滥用的患者在住院

4、环境下较少发生攻击和暴力行为,常在院外发生攻击和暴力行为。重型情感障碍尤其躁狂发作时,攻击和暴力行为罕见,Craig的解释是躁狂患者保留了部分冲动控制力。Schipkostieena(1989)用BPRS对38例急性强制性入院的精神病人进行测定,发现除敌对猜疑、焦虑外,夸大因子分较低也与攻击行为有关。近年来也有些研究者用BPRS的敌对猜疑、思维障碍、激活性、焦虑、抑郁等因子研究住院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因素,提出尤其是敌对猜疑与攻击行为更甚。其他一些同类研究虽然研究方法各异,但基本上都支持上述结论。但Yesavage等认为上述因子的综合作用较敌对猜疑因子对住院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

5、更有预测价值。综上研究唯一的不足是研究对象均基于对住院精神病人的观察研究,因为医院的环境以及医护等因素均对攻击行为的发生形成重要的影响[6],故其他环境中精神病人相关精神症状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2攻击和暴力行为相关的个性特征研究  Shoham(1989)等基于对罪犯的个性研究,应用Cattell个性问卷测定了60例暴力犯罪者,以寻找特定的犯罪人格;并与非暴力犯罪者相对照,发现攻击个体及暴力犯罪者有以下个性特征:多疑,固执,缺乏同情心与社会责任感,情绪不稳定,喜寻求刺激,缺乏自信与自尊,应付现实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差。Eysenck(1985)总结文献后发现:

6、几乎所有研究提示反社会人格与青少年犯罪者在EPQ中P分显著升高,国内马丽霞[7]等通过研究也得出相同结论。多数研究也提示反社会人格者E分和N分升高,表明这些人易冲动,自控力差,焦虑紧张,不关心他人,缺乏同情心和内疚感,不害怕惩罚等。但Perez(1983)考虑到监狱环境对N分的影响,认为N分升高主要是监狱环境造成,但采用自评方式评定犯罪行为,N分与犯罪间的正相关关系会变得明显,并认为E和(或)P分升高的个体具有冲动、冒险和寻求刺激的特征,从而导致反社会行为。综上提示有寻求强烈刺激素质的个体更易违背社会常规,从而出现攻击和暴力行为,甚至犯罪。  Mungas(1984)的MM

7、PI研究发现:被测者F、Pd、Ma量表分显著升高,对攻击和暴力行为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并认为:Pd分增高提示个体冲动,好攻击,也反映攻击行为史;F分表明对主观痛苦的感受性增强,Ma分表明警觉度高,对外应激敏感,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降低了个体对冲动的控制能力,而成为攻击和暴力行为者的人格基础。国内谢斌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的危险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具有攻击行为的个体F、K、L、Pd、Ma分高于对照组,尤其是F、Pd较为突出。王小平等[8](1995)通过对攻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MMPI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组F、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