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与先验论证问题

康德与先验论证问题

ID:9559127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2

康德与先验论证问题_第1页
康德与先验论证问题_第2页
康德与先验论证问题_第3页
康德与先验论证问题_第4页
康德与先验论证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康德与先验论证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康德与先验论证问题 摘要:先验论证问题的实质,在于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作为非经验的学说,在论证方式上的可能性。康德所提出的证明有关论题的正当主张及其正当性、权利根据问题,或者说从学理上对有关论题进行严格论证的问题,关涉到的正是先验论证的这一实质。中国传统哲学类似哲学如何能够成为严格的科学的问题一直没有发生,所以类似先验论证之类的问题也无从产生。先验论证所体现的重视学理性论证的精神,我们亟须加以吸收,使之成为学术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康德;先验论证;形而上学;中国传统哲学  中图分类号

2、:B516.31 其最基本的思路来说,他分别从主体的认识能力和逻辑工具两个系列进行论证,且先后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之后写出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以及《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中,对这一论证进行了修改,包括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做出将客观有效性概念等同于普遍必然性的概念,以便从范畴在逻辑上具有普遍有效性来推出它们能够为经验判断带来客观有效性的结论,以此解决主观性的逻辑条件如何能够成为经验判断的客观有效性的难题。  就上述的论证的逻辑形式本身而言,由于先验论证的对象一般是非经验的命题,因此这种论证容

3、易产生的问题,在于所论证的命题与其根据之间是否确实存在那样的条件关系,即使它们在论证上符合上述的逻辑形式。假如局限于从逻辑关系上来把握先验论证,那就可能陷入一种危险,类似于逻辑推理中的实质蕴涵那样。假如2加2等于5,那么雪是白的这样的推理式,从形式推理的角度上判定是有效的,即使它的前件与后件之间并不存在实质上的关联,而只是由于满足了假言推理的真值条件。不过,对于非形式逻辑上的论证,也就是当涉及内容方面的关联关系时,我们就不能仅仅从逻辑形式关系上加以判定,而是需要判定前件与后件之间是否具有实质性的

4、、有效的联系。就康德的先验论证而言,也就是需要判定范畴与经验之间是否具有实质性的、有效的关系,判定是否范畴构成经验的普遍必然性的条件。这种范畴与经验之间的条件关系,显然是不能仅从形式方面来加以断定的。也就是说,即使你在论证上把范畴与经验之间的关系断定为一种必要条件的关系,但它们是否就是这种关系,是要取决于实际情况的。  因此在本人看来,对于先验论证来说,重要的并非在于这一论证的形式。从逻辑的角度来说,对先验论证的这种形式上的把握,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尽管刻画出这一论证的逻辑形式有其技术上的作用

5、。先验论证的主要意义在于它的目的上,也就是康德所提出的证明有关论题的正当主张(Rechtsanspmch)及其正当性(RechtmβigkEit)、权利根据(Rechtsgmnd)问题,或者说是从学理上对有关论题进行严格论证的问题,这才是先验论证的实质所在。正当性的证明就是对根据的寻求,对证明的理由的寻求。所以,哲学实际上就是某种理学,是论究事物的理之所在的学问。    三、先验论证的必要性    在西方已有的争论中,先验论证的作用受到一些质疑,其中最有力的批评来自斯特劳德的文章《先验

6、论证》(TranscendentalArguments)。他声称由于先验论证最终依赖于某种经验的证实原则,因此这种论争要么是多余的,要么是错误的。其他的批评意见则认为,先验论证只能从假定的前提中得出单纯概念的、分析的结果,等等。这些批评使得先验论证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成为一个问题。  上面已经提到,本人认为先验论证问题的普遍意义,在于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作为一门非经验的学说,其特有的论证方式是什么的问题。哲学的论证方式既与归纳不同,同时也与演绎不同,因此先验论证的必要性首先就体现在它作为哲学论证方式这

7、一作用上;至于作为反驳怀疑论的工具,这一作用则在其次。也就是说,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的一些概念、命题构成先验论证的特定领域。这意味着虽然先验论证对于一些对象并不适用,有如斯特劳德所指出的那样,但它在特定的对象范围里有其适用性。这些对象范围是,在经验本身无法提供对某些命题的验证的情况下,诉诸先验论证就成了不可替代的选择。换句话说,一方面,对于那些能够通过经验进行检验的思想或命题,无需进行先验论证;但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无法通过经验或一时无法通过经验来验证的形而上学概念或命题,则只有通过先验论证来进行。

8、这类概念或命题包括:  1.一般形而上学的概念或命题,如康德式的先天范畴,个体与共相问题,因果性问题(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他人心灵的问题以及诸如我们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有一种统一的关于殊相的知识框架之类的命题。这类命题所考虑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可能通过经验的途径得到证实,因此这种关系通常只能通过概念的反思来设定。例如,什么是共相?它仅仅是个名词,或是实体?共相与个体又是什么关系?共相是否体现了个体的本质?要论证这方面的问题,显然只能通过概念的论证来进行。在本人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先验论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