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抑郁共病的研究进展

焦虑抑郁共病的研究进展

ID:9561174

大小:4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2

焦虑抑郁共病的研究进展_第1页
焦虑抑郁共病的研究进展_第2页
资源描述:

《焦虑抑郁共病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焦虑抑郁共病的研究进展【关键词】焦虑抑郁  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病(简称焦虑、抑郁共病),据ichingan大学流行病学调查,共病率达50%[1],C.LindsayDevane报道85%的抑郁患者伴有焦虑症状,58%的患者一生有焦虑症的诊断。广泛性焦虑(GAD)在社区的患病率可高达60%~90%[2]。国内报道抑郁症出现焦虑症状67.5%,符合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50%[3]。由于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症状易反复、多变,医师之间诊断一致性低,诊断和医疗处理的难度增加。因此,焦虑抑郁共病已成为当前全球精神病学

2、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也引起了国内许多同道的重视[4、5],现将进展情况作一介绍。  1概述  共病(orbidity)是指一个患者符合>1种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有多个诊断。并涉及到患者的全部症状、体征和病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orbidanxietyanddepression,CAD)是指患者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障碍,且两组症状分别考虑时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  当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下文均简称:焦虑抑郁障碍)同时发生,他们分别能否当作原发性诊断,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关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关系有3种观点:(1)一元论:即连

3、续谱论,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2)二分论:认为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是二种不同性质的疾病;(3)共病论:认为焦虑和抑郁共存时,是一种不同于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独特的疾病实体。  2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研究[6~7]  1998年美国的全国共病调查(NCS)抑郁障碍(相当CCMD-3中的抑郁症)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为76.7%,64.1%的抑郁患者至少满足一种轴I障碍。2002年芬兰Melartin等用DSM-Ⅳ对269例抑郁障碍患者评定,结果有57%的患者与焦虑障碍共病。2001年Keufman等

4、综述了焦虑抑郁共病的  4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特征[13-14]  焦虑抑郁共病与单纯焦虑或抑郁障碍相比具有症状重、病程慢性化、社会功能损害重、自杀率高和预后差等特征。具体表现为:(1)共病组较单纯患病组年龄大、起病晚,以急性起病为主;(2)共病患者主诉较多,各种躯体症状尤为突出;临床表现复杂,不典型,症状易反复、多变;(3)共病组的主要症状群与抑郁组相似,但各种躯体化症状尤为突出,多数患者表现悲观、消沉、疲乏,无能,及忧虑、不安,恐惧,疑惑,自杀的危险性增加;(4)共病患者就诊的临床科室多,医学检查项目过多,常存在对抗焦虑

5、药物的耐受和依赖性;(5)病程多数慢性迁延,容易反复发作或加剧,疗效不稳定,不经治疗难以自愈;(6)对医生的处方不够信任,治疗依从性差,容易产生医源性精神负担。  5焦虑抑郁共病的治疗[15,16]  5.1药物治疗  传统上治疗焦虑的苯二氮卓类,对躯体症状的缓解是有效的,对伴有抑郁的疗效差;长期治疗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副反应,比如认知缺损、精神性运动减低、日间镇静作用,并容易形成依赖的风险与停药综合征;特别是对老年患者认知缺损和髋骨骨折的风险加大,已不再被作为主要治疗选择。目前研究显示抗抑郁药,包括选择性五羟色胺受体阻滞

6、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均对共病治疗有明显疗效。一般认为:SSRIs类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SNRIs)类,由于它们作用谱较广,对焦虑和抑郁症状均有效且安全性好,已被用作共病患者的一线用药,均具有疗效确定、耐受性良好、超剂量服用相对安全等特点,成为抗焦虑治疗的理想选择,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前期研究表明,赛乐特具有抗抑郁与抗焦虑的两种作用,是抑郁、焦虑共病的一线药物中最多选择使用的药物,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耐受性好,治疗GAD、

7、惊恐障碍和SAD疗效稳定,治疗抑郁和焦虑疗效比帕罗西汀更快,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药动学受年龄的影响较小,镇静或认知减退的危险性较少等特点,已被推荐用于老年患者。  5.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从简单的支持性、解释性心理治疗、松弛训练、生物反馈治疗到暴露治疗等行为治疗、催眠治疗和精神动力学治疗等方法。大量研究证实,单独心理治疗或单独药物治疗,均不如同时使用两者的治疗效果好。陆峥认为临床上对药物耐受不良者、常规药物疗效不佳者、治疗依从性不佳者、原有明显个性缺陷者、新近有负性生活事件者以及家庭问题突出者均是心理治疗的适应者。  

8、行为治疗(暴露加反应防止法)和认知行为治疗是治疗焦虑障碍的经典心理疗法。两者可单独应用也可同药物治疗联合使用,对于成年人焦虑障碍共病抑郁时,认知行为治疗仍相对有效。经典的认知行为治疗可帮助患者识别其自动式思维和歪曲的认知结构,重新建立正确的认知,对于轻、中度抑郁甚至可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的疗效相比。有研究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