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

浅谈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

ID:9567189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_第1页
浅谈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_第2页
浅谈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_第3页
浅谈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摘要:准确认定贫困生(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帮困助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校帮困助学工作的难点和关键点。现实中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存在认定量化困难、成本高以及部分学生道德素质较低等问题和困难,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应该综合考虑,并进行立体、辩证、动态的认定。关键词:贫困生;认定;对策与建议0引言高校贫困生认定作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保证国家减、免、贷、补等各项资助落到实处的前提条件,并且直接影响到贫困生工作开展的效率及贫困生资助的效果。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基本上就是贫困生资助工作的

2、根本和关键,做好了认定工作,贫困生资助工作就能高效、顺利地开展。1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1认定过程量化难度大由于经济发展的地域性以及不平衡性,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贫困标准各异,因此高校很难确定一个量化的货币标准对贫困生进行准确的认定。即便制定了某些具体的量化标准,高校也难以对贫困申请人的家庭以及日常生活状况进行实地调查,而只能由具体负责贫困认定的工作人员依据学校制定的标准加以估摸、推测来对贫困生进行认定,这就使得制定出来的标准的实际操作意义和贫困认定工作的公平性大打折扣

3、。1.2贫困证明可信度低《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是贫困生认定的重要材料,理论上应是对贫困生认定的重要依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凭这一纸调查表确定学生贫困与否与贫困的程度。首先,是有部分学生弄虚作假,填写的家庭经济状况不真实。其次,是一些基层单位和民政部门不负责任,办事人员开具贫困证明时讲关系,讲利益,或者随便应付,开出有“水分”的证明。如何认定证明材料给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增加了难度,也直接影响了日后贫困生的资助工作。由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与其责任关联性不强,可信度不高,高校对其真实性也无法去考

4、证。即使知道其中的不真实,学校也没有权利去追究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责任。这样,无需承担义务的相关证明也只会越来越多,笔者在工作中甚至曾见到过“空白证明”的情况,这些都给高校的贫困生认定工作带来极大挑战。1.3认定成本高高校贫困生认定难点主要在于界定标准的确定和认定成本的分摊方面。贫困生认定是需要成本的,学校对贫困生家庭情况逐一进行核实,准确性比较高,但在目前人数多、生源分布广的情况下显然难以办到。高校往往采取由学生申请并提供政府出具的各种困难证明,再通过调查、评议等途径来认定贫困生,但是存在因工作忙而不能做深入调查,

5、只凭工作经验或掌握的局部材料来认定贫困生的情况,人为因素较多,常常会出现“爱哭的娃娃吃奶多”的现象,影响了资助工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1.4民主评议公正性待查民主评议贫困生就是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主持下,通过组织座谈、讨论、评议等活动,让每个学生依据预先确定的贫困生标准,就申请者的家庭经济情况、个人消费情况、学业情况等自由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形成对讨论对象一个合适的判断,从而界定所在集体中贫困学生的范围、等级、资助标准等。因为贫困证明可信度不高,贫困生实地认定成本过高等因素,高校往往采取民主评议的方法,保证认定的相

6、对准确性。但此方法会受到评议小组成员个人主观性、学生人际关系、选举办法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很难兼顾对贫困生人格和隐私权的尊重等,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科学的认定,直接影响到贫困助学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学生对同寝室的同学了解情况较多,对不同寝室同学的情况知道的少,在评议过程中无法排除小集团主义,或者因为对实名制的座谈有担忧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民主评议的结果。1.5部分学生道德观念偏差部分学生道德素质滑坡,使贫困生认定增加人为困难。现实工作中总会有一些不贫困的学生掺杂在贫困生队伍里,这些学生感到自己一时的欺骗往往能给自己带

7、来长期的收益,没有人对其进行监督,也没有人提出什么要求,这使得这些学生愈加有恃无恐,这些“伪贫困生”这就给贫困生认定工作增加了人为难度,也对这些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极为不利。2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对策建议2.1完善认定标准高校贫困生是指国家统一招收的普通高校全日制大中专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包括学杂费、生活费等)或支付教育费用较困难的学生。只能定性考察,无法量化比较,在实际资助工作中难以操作。因此亟待出台更为科学完善,具备可比性、可行性和指导性的标准,以使贫困生认定工作清晰明了、操作简单、实践

8、性更强。比如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认定指标体系就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将家庭情况(包括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经济资源指标、社会资源指标等)和学生情况(学费上缴情况、拥有高消费品情况、日常消费情况、考试作弊情况、是否积极参加“自助”活动等)综合考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最大限度的确保认定的准确性。2.2规范认定程序2.2.1建立生源地认定机制贫困生认定工作是一项复杂艰难的问题,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