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文化发展观的思想源流

李大钊文化发展观的思想源流

ID:9573940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2

李大钊文化发展观的思想源流_第1页
李大钊文化发展观的思想源流_第2页
李大钊文化发展观的思想源流_第3页
李大钊文化发展观的思想源流_第4页
李大钊文化发展观的思想源流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大钊文化发展观的思想源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李大钊文化发展观的思想源流摘要 对李大钊的研究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而对李大钊文化发展现的研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章从三个方面概述了李大钊文化发展观的思想渊源,认为李大钊的文化发展观是在当时中西文化论争的背景下,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文化发展的思想,同时借鉴西方近代文化中一些思想家对于文化发展问题的思考形成的。  关键词 李大钊;文化发展观;思想源流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了探寻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他汲取中外思想而自成一家之言。在短短的38年生涯中,给

2、我们留下了500多篇文章,160多万字的著作,其内容涉及各个领域。他的一生就是在寻找一条适合于当时中国国情的文化发展道路,其文化发展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大钊认为,文化是“进步、发展的,常常变动的”。而且“文化是一个整体的,不容片片段段的割裂。文化生活的各体态、各方面,都有相互结附的关系;不得一部分一部分地割裂着看”。同时文化的发展又是有连续性和继承性的,“过去、现在、未来是一线贯下来的”。“一切过去,都是现在我们利用的材料。我们的将来,是我们凭借过去的材料、现在的劳作创造出来的”。因此李大钊认

3、为文化是发展的。通过吸收各种文化的营养而进行自我更新,有其实现的基础、条件、主体,朝着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方向发展。文化发展观,顾名思义,就是李大钊对中国文化发展问题的思考所形成的观点。本文中李大钊文化发展观是指李大钊对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待文化的发展,通过思考文化发展基础、条件、主体、目标,进一步解释当时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是朝向建立社会主义文化。李大钊一生经过艰难选择,考察对比中西文化优劣,认为中国不可能像西方一样建立资本主义文化,只能像俄国十月革命一样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同时也说明世界以后的主流将是“

4、劳工的世界”。他认为,中国最理想的文化发展模式就是建立一种全新的能够吸收各种文化之长的新文化。但是,这一思想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是李大钊思想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他的文化发展思想的形成,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在借鉴吸收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考察李大钊文化发展观的渊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李大钊文化发展观形成的丰厚土壤    大凡某一种思想的发展除了在横向上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驱动、牵引外,还在纵向维度上受到思想史和学术史自身发展的传统与惯性的制约。从这个视角来进行考

5、察,李大钊的文化发展思想就是中国文化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要素逐渐累积、融会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蜕变和创新的结果。  李大钊自幼深受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熏陶,他四五岁时开始读《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启蒙书,七岁起从塾师单子鳌、赵辉斗、黄玉堂读书。在此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李大钊,传统文化影响了他的思维。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则是主流。孔子提倡人的价值在于终生奋斗,“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强调“善养吾浩然之气”。李大钊受到传统文化刚

6、健有为思想的影响,认为“宇宙无尽,即青年无尽”。作为文化发展主体的青年应该“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在涉及到文化发展条件时,李大钊的思想也吸收了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尚书·泰誓中》有“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之语,意思就是说上天所作所为都是由民意决定的,民意是社会秩序的主宰力量。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就体现吸收这样的观点,他要求治者能够处理治者与被治者的关系,遵循平等的观念,为治者要代表民意即“众庶之信仰”,以德治国。他

7、还引用了《道德经》“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儒家的“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等来说明仁政、德政的合理性,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民主之意。  李大钊文化发展思想中创新因素与调和因素显然来自于儒家传统思想。在李大钊看来,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以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危机,形成不调和的生活。因此,他主张调和中西文化,其主要目的是改造中国文化的主体结构,他的这种调和思想主要吸收了传统文化中调和持中的思想内容。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主张“礼之用,和为贵”。李大钊对中庸之道所包含的思想特别感兴趣,认为调和折衷呈

8、向上发展之机,更有利于文化的进步。他说:“甲之说畸于刚,说畸于柔,吾宁欢迎‘第三’之说。盖‘第三’之说,乃刚柔适宜之说,中庸之说,独立之说也。”李大钊提出介于“第一”与“第二”之间的“第三”说,与他对道家文化的理解是相联系的。他说:“老子有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第三’之境,实宇宙生生之数,人间进步之级,吾人当雄飞跃进以向‘第三’。”李大钊认为中国文化的出路在于迎受世界新文明,在时代的挑战中得到创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