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ID:9574579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2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_第1页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_第2页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作者:李静,郑萍,罗秀锋,李虹,李长青【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CS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司匹林,均未行介入治疗。观察两组在住院1个月内以及病后1个月~3年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评价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均取得良好效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未行PCI术的ACS

2、患者远期疗效肯定,且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少,可积极应用于ACS二级预防。【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氯吡格雷(波立维)是新一代的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它特异而强有力抵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对抑制心、脑及其他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均有疗效。我们自2002~2005年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64例并进行追踪观察,旨在观察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的ACS患者用药后急性期(1个月内)疗效及远期内(1个月~3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及心血管事件等的不良事件及安全性。  1资料和方法  

3、1.1对象2002~2005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ACS患者122例,其中男87例,女35例,年龄60±15岁。将122例分为治疗组(64例)与对照组(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6例,其中治疗组29例,对照组27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NSTEMI)14例,其中治疗组8例,对照组6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52例,其中治疗组27例,对照组25例。STEMI患者组成结构(根据ECG上梗塞部位)为治疗组,下壁心梗8例,前壁心梗5例,前间壁心梗9例,右室心梗5例;对照组下壁心梗7例,前壁心梗6例,前间壁心梗8例,右室心梗4例,两组结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

4、.05)。所有患者均未行PCI介入治疗。  1.2诊断标准参照许俊堂等[1~3]关于ACS新分型的诊断标准,按照此标准进行UAP、NSTEMI及STEMI诊断。  1.3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75mg/d加阿司匹林150mg/d口服3个月~1年,此后停用继予阿司匹林150mg/d治疗;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150mg/d长期口服。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联用低分子肝素5000u腹壁下注射,1次/12h,共7天。其他治疗按照常规方案,根据病情进行药物治疗如予β受体阻滞剂、ACEi制剂、调脂药物、硝酸酯类。其中治疗组STEMI中有10例静脉溶栓,对照组8例溶栓。  1.4观察指标①对比两

5、组住院治疗(1个月内)前后疗效指标:根据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4]、心肌酶学CK改变情况评定;②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对凝血指标的影响;③对比两组治疗1个月~3年内再发心脏病事件,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严重出血、胃肠道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副作用发生率。  2结果  2.1随访情况122例均获随访,其中治疗组失访10例,停药14例;对照组失访8例,停药14例。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治疗前后对凝血指标的影响两组治疗均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血

6、小板计数(PLT)、PT、APTT、红细胞聚集指数(VAI)、纤维蛋白原含量影响不大(P均>0.05),见表2。  2.4两组患者随访1个月~3年内再发心脏病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及副作用两组再发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相比,治疗组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36,P<0.05),副作用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69,P>0.05),见表3。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a:χ2=0.24,P>0.05  表2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t=1.1

7、2,b:t=0.39,c:t=0,d:t=0.35,e:t=1.21,f:t=0.71,g:t=1.16,h:t=0.52,i:t=1.01,j:t=0.12,k:t=1.52,l:t=0,P均>0.05  表3两组再发缺血性事件及药物副作用比较(略)  3讨论  ACS是冠状动脉粥块破裂、溃蚀和在此基础之上继发的血栓形成[5]。根据易损斑块的损伤程度及冠脉血流的影响,ACS可表现为UAP、NSTEMI、STEMI[6]。斑块表面破溃后,形成以血小板为主要成分的白色血栓,不完全性闭塞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