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

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

ID:9575814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_第1页
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_第2页
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_第3页
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邓小平教育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毛泽东教育思想为指导,针对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沿着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而形成的重要思想。201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在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探究邓小平教育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术界关于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其中关于邓小平教育思想逻辑起点是什么,也是众说纷纭,笔者试图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提出并论证培养人才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供广大学者批评、参考。  

2、一、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培养人才  1.如何判断逻辑起点  在探究一个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什么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逻辑起点的含义与判断方法。所谓逻辑起点,是指人们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过程中所经历的第一个环节,是历史的最原始的基本关系的反映。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在论述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辩证关系时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1]。从这段话不难看出,历史的起点

3、决定着思想的起点,思想本身的发展沿着历史本身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理论上遵循逻辑的规律,前后一贯。因此,判断一个思想的逻辑起点,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个思想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开始萌发,还原出当时的历史情境。  2.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  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文革之前,邓小平有关教育方面的主张主要针对当时我国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邓小平第一次系统的谈及教育问题,是在1951年1月18日西南局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上,他说道:学校教育工作搞不好,关系重大。中央局研究,我们各种工作都有显著的成绩,但工厂管理和学校教育工作是最弱的两环。[2]1这是邓小

4、平对当时全国教育工作的评价,而针对如何解决教育工作中的本文由.L.收集整理问题,他又说道:今后为国家建设服务依靠学本事,因此要解决学校问题,基本在于能否团结大量有学问有能力的教授,这是检查学校工作的标准。[2]2这段话表明,有学问有能力的教授或者简而言之,教育事业中的人才,是办好学校,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和基础。由此我们可以认为,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从一开始就以人才为出发点。但仅仅以此作为判定培养人才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理由还不充分。笔者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量。  二、培养人才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的三点原因  1.培养人才是邓小平教育思

5、想的本质反映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业待兴,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始终围绕如何建设新中国的教育事业,针对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战线上的现状,提出了许多针对性的主张与建议。而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最本质的内容,是通过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邓小平在1954年7月9日,政务院第221次政务会议上,讲过这样一段话:现在我们是搞建设,干部已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政务院许多部门的领导人,他们注意抓生产,抓基本建设,这是对的,但是队培养干部重视不够,这主要表现在对自己所管的学校注意得很差。殊不知办好学校,培养干部,才是最基本的建设。[3]209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主要解决的是

6、新中国成立后,如何革除旧环境中教育事业的诸多积弊,如何建设好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教育事业等问题,邓小平认为,建设的关键还是要靠人才,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最基本的途径。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培养人才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本质反映。  2.培养人才作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符合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邓小平的教育思想萌芽于过渡时期,自1951年第一次系统的谈及教育问题起,邓小平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我国教育战线的最根本也是最现实的目标。邓小平从当时最基本的国情出发,由于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文化的劳动者,所有劳动者也都需要文化。

7、[3]280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新中国的发展,乃至历史的进步都迫切地需要有文化的劳动者来发挥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新中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但文革十年中,新中国的教育事业被摧残至极,文革结束后,教育战线急需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翻开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文化大革命的革命对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和出版界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另一个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教育界是知识分子人数最多最为集中的地方,邓小平以此为突破口,在教育界大力拨乱反正,本质上还是对极左的思想的拨乱反正,最终目的是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

8、变为有社会主义理想,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由此可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