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教育思想“十论”

邓小平教育思想“十论”

ID:23921710

大小:6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1

上传者:U-991
邓小平教育思想“十论”  _第1页
邓小平教育思想“十论”  _第2页
邓小平教育思想“十论”  _第3页
邓小平教育思想“十论”  _第4页
邓小平教育思想“十论”  _第5页
资源描述:

《邓小平教育思想“十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邓小平教育思想“十论”摘要:邓小平教育思想代写论文内容极其丰富,涉及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改革,教育方向,教育目标,教育者的地位与作用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教育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教育基础论、教育优先论、教育方向论、教育原则论、教育目标论、教育改革论、教育领导论、教育关键论、教育投资论、教育环境论。综观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它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为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革、开放和发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邓小平;教育思想;十论    邓小平教育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涉及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改革、教育方向、教育目标和教育者的地位与作用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教育思想的科学体系。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对于我国深化教育改革,胜利实现跨世纪的战略目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教育基础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亲自抓教育工作。他认为,科学技术和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我们要在短短的二十多年中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力发展我们的生产力,当然就不能不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事业和科学教育事业,大力发扬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革命积极性。”[1]89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及其经过教育获得的知识、才能,已经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十年“文革”时期,由于人为地破坏,使教育质量、科技水平不断下降,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停滞不前。为此,邓小平强调在国家建设中,一定要把教育作为基础。唯有如此,才能缩短同发达国家之间在科技和教育上的差距,才能通过教育事业的发展,去促进经济的发展,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项  事业。    二、教育优先论    邓小平认为必须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他说,“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1]48“ 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后来,邓小平对于教育优先论思想做了规范。1982年,他在陪同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金日成去四川访问的途中说:“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2]9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必须从国家的前途,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高度认识教育的重要性。我国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在高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劳动者的素质不高是不行的,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必然取决于教育的水平。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2]120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可能有农业、工业、国防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三、教育方向论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的社会主义的现代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在充分重视由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而给教育带来的许多共同性之外,从来都没有忽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性,或者说是教育的方向性和阶级性问题。1978年4月1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教育的方向性做了充分系统的说明。他说:“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103“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104学校的德育和智育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关系,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相反,政治觉悟越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加自觉,越加刻苦。在这里,邓小平对于教育要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做了深刻阐释。在如何贯彻教育的方向性问题上,邓小平说,我们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人才”[1]106。     四、教育原则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10月1日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这是邓小平同志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出发,为我国教育发展提出的根本原则。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指的是通过推进教育的现代化而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求教育能够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并通过教育的基础作用和传播作用,促使人的现代化和生产的现代化。教育要“面向世界”,即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的关系问题,是指办教育既要从中国的需要与条件出发,打破传统教育闭关自守的狭隘性与封闭性,又要用世界眼光来考察中国教育问题。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世界的思想,是把教育的民族化与教育的国际化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战略性的思路。只有面向世界,才能实现教育自身的现代化。对此,邓小平同志反复指出,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要重视广泛的国际交往,把封闭型的教育改造成开放型的教育。教育要“面向未来”,是指现代教育与未来教育的关系问题,这是由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教育事业是长远性的事业,现在的教育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的需要。     五、教育目标论    邓小平认为,我们一定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2]110。“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1]408有理想,也就是必须加强理想教育。邓小平多次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2]110有道德,就是要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邓小平强调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强调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要深入持久地进行艰苦创业的革命传统教育。他认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奋斗的教育今后要抓紧。”有文化,就是必须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没有真才实学,就不能顺利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纪律,就是加强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纪律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他说, “没有纪律可不行啦。”“我们过去革命,就是靠纪律,而且是自觉的纪律”[1]408。六、教育改革论    邓小平的教育改革思想一个是教育体制要改革。邓小平认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我们要全面地正确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改革的思想,对教育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于1985年5月27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着重提出,教育改革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另外一个是教学改革思想。邓小平同志指出:“关键是教材。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的改革,主要是以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为中心,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教学改革还要端正教育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学生的智能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教育领导论    教育战略地位的落实,关键在领导。邓小平多次强调,“教育要狠狠地抓一下,一直抓它个十年八年。我是要一直抓下去的。我的抓法就是抓头头,抓方针。”[1]70必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必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强调党在学校领导的核心地位,认为“教育事业,决不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情来抓”[1]95。在实施领导方面,党要抓大事,认真抓好教育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而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2]121同时,他又说,如果领导对教育重视不够的话,那么这样的领导就是不合格的领导,针对这个问题,邓小平说,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影响我们的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邓小平强调各级领导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教育。他说:“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的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只要各级领导认真抓,我看教育的事情好办,悲观是没有依据的。扎扎实实地抓它几年,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空前繁荣的新局面,一定会到来。”[2]122     八、教育关键论    邓小平认为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他认为一个民族的振兴靠教育,而教育的振兴靠教师。在1978年4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1]108因此,他提出在全社会要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不但学生要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1]109“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搞好。我们要把从事教师工作的与从事科研工作的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使他们受到同样的尊重,同样的重视。” [1]50他指出尊师重教不仅仅要体现在口头上,而且还要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和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首先要研究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制度,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人们努力从事教育事业。对于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和鼓励。目前,限于国家的经济力量,我们一时还难以较大地改善教职员工的物质生活待遇,但是必须为此积极创造条件。他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稳定合格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关键。关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问题,邓小平同志说,要把师资培训列入规划,列入任务,任重道远,各级教育部门不能不努力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各种培训班、进修班,编印教学参考资料等,大力培养师资。    九、教育投资论    针对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大力发展教育,就要增加教育投入,调整投资比例,大力增加教育经费。要改善办学条件,为实现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要为教育多办实事,转变领导作风,深入实际,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他认为,“现在国家还有困难,有些实际问题一下子还解决不了。我个人认为,科研、教育经费应该增加”[1]57。为什么呢?邓小平说,“就是经济发展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发展的比例失调,教科文卫的费用太少,不成比例”[1]250。甚至是第三世界的国家,如印度、埃及等这样的国家,他们在这方面都比我们重视得多。总之,我们非要大力增加教科文卫的费用不可。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再次谈到教育投入问题。他说,“ 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二十年,影响了发展,还要再耽误二十年,后果不堪设想。”“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农业方面的投入要注意,再一个就是教育方面。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2]275这一思想既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一个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作风。    十、教育环境论    邓小平的教育环境论的核心就是在整个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全党和全社会都要真正尊重知识,真正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这样,我们就一定会逐步实现现代化。邓小平重视知识分子的思想,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尊重知识分子的劳动。他认为,知识和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包括教师、科技人员在内的广大知识分子所从事的工作是极其崇高和具有重要意义的。知识和人才理应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尊重,这是由知识和人才的社会价值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所决定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二是努力创造有利于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的良好环境。要调动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光空讲不行,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切切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知识分子的待遇太低,这个问题无论如何要解决。三是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造就一支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邓小平说:“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干部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队伍,这是一个宏大的队伍,人少了是不成的。”[1]295“我们不是没有人才,问题是能不能很好地把他们组织和使用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专长。”[2]17如何去创造这种教育环境呢?邓小平指出,“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颍而出。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  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为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革、开放和发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我们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是贯彻和落实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体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