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浅谈《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ID:9578828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水浒传》的艺术成就_第1页
浅谈《水浒传》的艺术成就_第2页
浅谈《水浒传》的艺术成就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水浒传》的艺术成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浅谈《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成为后来长篇小模仿的典范,以性格透露人物本质特征。《水浒传》在艺术结构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情节的展开已开始由单线勾勒式向细致描绘式过渡,其主题思想、艺术风格、人物刻画都是在这样的结构建构中得以完成。而语言风格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通俗、简练、生动、.L.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一、人物性格塑造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

2、中具体表现出来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  (一)把人物置身于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身份经历刻画人物性格  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分、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诚然,全书几乎没有什么具体的社会环境的介绍,但通过对各阶层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描绘,一幅北宋社会生活的图景便非常逼真、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以及受压迫人民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的愿望,则是组成这幅历史图景的经纬。书中的人物性格,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和

3、成长起来的。这种性格和当时黑暗的现实,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把人物置身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以行动和语言来显示其性格特征  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总是把人物放在阶级斗争的激流中,甚至把人物置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以自己的行动、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特征。在劫法场石秀跳楼一回中这样描写:楼上石秀只就一声和里,掣出腰刀在手,应声大叫: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石秀楼上跳将下来,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杀翻十数个;一只手拖住卢俊义投南便走。只此寥寥数笔,通过对石秀几个异常敏捷动作的白描,把他当机立断,临危不惧的性格表现得入

4、木三分。作者巧妙地把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内心的复杂活动,紧紧地交融在一起,虽无静止的心理描写,却能准确、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不仅表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成就;同时也体现着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书中的英雄人物,不仅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而且又是被高度理想化了的。作者从人民的理想出发,把他们的反抗性格和道德情操,提到很高的境界,并把自己强烈的爱憎感情熔铸在人物身上,使他们具有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浪漫主义的特征也表现在对人物本质特征或英雄行为的

5、渲染和夸张上。如吴用的机智过人,李逵的赤胆忠心,以及对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扬柳等夸张描写。因此说小说在人物塑造上非但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使《水浒传》成为我国小说史上两结合的创作方法运用得较好的作品。  二、独特的艺术结构  采用章回体分卷分目使人物的个性与形象得到充分展示  《水浒传》采用章回体分卷分目,每回集中描绘一、二个主要人物或事件,其它的人与事则暂且按下不表,这样便保持了人物和故事的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加深了人物形象的表现范围,使人物的典型化与个性化的刻画具有了充分的展

6、示空间。章回的多寡安排取决于中心人物的重要性,如主要角色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卢俊义的描写、刻画都各占到了十个章回,而较为次要的人物所占章回则较少,如李逵五回,柴进、高俅各四回,杨志、杨雄与石秀各二回等等。这样的结构安排使作者可以用大量的笔墨充分表现中心人物,将其行为、性格、言语等刻画得入木三分,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描写中心人物中,间及次要人物,如宋江故事中串出了花荣、李俊、李逵、戴宗、张顺等好汉。各回之间又善于制造悬念,结构上的逻辑衔接多在高潮处断开,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吸引读者的好奇心,如第八回结尾:

7、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可怜豪杰,等闲来赴鬼门关;惜哉英雄,到次翻为槐国梦。万里黄泉无旅店,三魂今也落谁家?毕竟看林冲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而第九回开头则道: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这显然是上回结尾的重复,之后续写花和尚救林教头,完成第八回故事的描写,接着进入第九回故事的叙述,这样就不会使读者感到平铺直叙,或产生拼凑、缀合的印象。统观全书,各章回之间多以这样的笔法转换,统摄着章回之间的逻辑衔接结构。其实,这种悬念式断章分回的结构方式正源于早期的话本小说,说明《水浒》作者成功地承袭了

8、以前的布局结构,有所不同的是,作者巧妙地安排情节,往往在高潮或转折处断接,从而使章回之间贯通一起,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水平之高下,全在此处。  三、语言风格  《水浒传》的语言成就也是极为突出的。由于它从话本发展而来,因此先天就有口语化的特点。施耐庵又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进行了巨大的艺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