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转喻

浅谈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转喻

ID:9580545

大小:5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转喻_第1页
浅谈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转喻_第2页
浅谈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转喻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转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转喻 摘要: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方式和交际策略,在话语的生成和理解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关联理论框架下,阐释转喻出现和存在的合理性,认为转喻的使用符合交际中以最小认知努力获得最佳语境效果的最佳关联性原则。隐喻的理解要借助语境,并结合交际参与者的认知环境,从中找到最佳关联。  关键词:关联理论转喻最佳关联性    一、引言  传统意义上,转喻是一种修辞格,指不同词语之间的借代使用,即用与一事物密切相关的另一事物来代指该事物。因此其功能主要是指称,借代主体主要是名词。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的这类转喻:  (1)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

2、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b.等到惊蛰——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刘绍棠《榆钱饭》)  c.南国烽烟正十年。(陈毅《梅岭三章》)  (2)a.Ispentthep;中,一概念实体或载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或目标提供心理通道(mentalaccess)的认知过程。徐盛桓(2009)从内涵外延传承的角度解析转喻的认知机制,认为转喻是同一认知域(ICM)内事物的内涵外延整合,使得源域的认知拓扑结构最大限度地映射到目标域中来。  PantherThornburg(张辉,2005)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描述了转喻关系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基本的转喻关系  

3、由上图可知,转喻就是在同一个ICM中,来源义作为背景通过语言形式激活目标义。  依照不同的标准,可将转喻分为不同的类型:  PantherThornburg(1999)按语用功能把转喻分为三类:指称(referentional)转喻、述谓(predicational)转喻和言语行为(illocutionary)转喻。指称转喻是用一个概念代替另一概念,述谓转喻是用一种表达式来借代另一种表达式,言语行为转喻是用一种言语行为借代另一种言语行为。这种划分突破了转喻传统意义上的指称或概念功能。  (4)他是我们头头。(指称转喻)  (5)a.Youshouldbebrief.(述谓转喻)  

4、b.Youshouldspeakbriefly.  (6)a.Idon’tknoydictionaryis.(言语行为转喻)  b.ydictionary?  例(4)中的“头头”为源域指代“领导”,属于部分整体转喻;例(5)中“shouldbebrief”指代“shouldspeakbriefly”,属于一般代具体的述谓转喻;例(6)a为陈述句代指疑问句例(6)b,属于言语行为转喻。  三、关联理论  Sperbodel),信息发出者通过明示的语言信息预设其最佳关联,信息接收者依靠推理来充盈语境找到符合关联性的话语含义。话语的关联性与语境有关,也依赖交际主体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环境。

5、语境是交际双方共享的背景知识,在话语理解中起重要作用。何自然(1997)认为,认知环境是心理构建体,是大脑中以概念表征形式对世界的假设。认知环境存在个体间的差异,并不一定真实反映世界的本来面目,可以在交际过程中不断丰富和修正。关联性的强弱受两个因素影响:语境效果(contextualeffects)和处理努力(processingefforts)。语境效果是话语信息和语境间的某种关系。处理努力是信息接收者的认知努力。同等条件下,关联性与语境效果成正比,与处理努力成反比。话语如果能以最小处理努力获得最大语境效果,就具有最大关联性。交际就是话语理解中寻找关联性与最大关联的过程。在本文中

6、,交际指广义的,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两种形式。  四、转喻话语生成和理解的关联解读  在传统修辞研究中,转喻是用与一事物密切相关的另一事物来指该事物,主要行使指称功能。如:  (7)a.Bejinghasinitiatednegotiations. c.斯洛伐克击败了意大利。  为什么这些始源域或本体可以且经常用来替代目标域或本体?这种替代关系存在什么样的认知缘由?转喻的生成和理解不能从修辞意义上得到解释。UngererSchmid(2001)认为,话语的信息焦点、主要意图和期望达到的话语效果决定语言的编码和解码,构建认知语境是转喻话语生成和理解的理据。Sperberuslim.

7、  这是一个成员代属性转喻,用Muslim的一员来代指Muslim的风俗习惯。B用更委婉含蓄的方式间接回答了A的提问,尽管他本可以用“No,thankyou!”来回答。A只好从B的话语中进行推理,根据穆斯林众多不同的风俗习惯,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  (12)a.Muslimsdon'teatpork.  b.Bdoesn'tsdon'tpracticetotemism.  d.Bdoesn'tpracticetotemism.  隐含强弱受具体交际情景和交际参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