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转喻理论视角下中西诗歌意象探究

语篇转喻理论视角下中西诗歌意象探究

ID:31209907

大小:61.0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7

语篇转喻理论视角下中西诗歌意象探究_第1页
语篇转喻理论视角下中西诗歌意象探究_第2页
语篇转喻理论视角下中西诗歌意象探究_第3页
语篇转喻理论视角下中西诗歌意象探究_第4页
语篇转喻理论视角下中西诗歌意象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篇转喻理论视角下中西诗歌意象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篇转喻理论视角下中西诗歌意象探究摘要:语篇转喻是将认知语言学思想应用于文学鉴赏的崭新视角,认为文学作品是扎根于人类日常生活和语言现象。本文旨在语篇转喻理论视角下对李清照和埃米莉•迪金森诗歌意象进行剖析,为中西方诗歌意象分析提供全新视角。关键词:语篇转喻;李清照;埃米莉•迪金森;诗歌意象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197-03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转喻,但仅限论述隐喻时简短提及转喻。从90年代起人们开始转向对转喻研究,但挣脱转喻作为一修辞手法传统观点的束缚,提出转喻是一认知过程,

2、是由Lakeoff&Johson提出的。他认为转喻跟隐喻一样,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和语言现象。这一全新观点将语言学家们带入转喻研究的热潮中。Lakeoff提出了理想化认知模式(ICM),转喻被看作是理想化认知模型的一种形式。ICM是一个有组织的概念结构认知域。这个概念提出了转喻与人类认知、知识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对转喻的本质研究很有借鉴作用。当代转喻的研究已经从语辞层面上升到认知层面,学术界已意识到转喻跟隐喻一样,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和语言现象。这一崭新的理论观点在体验认知哲学观的框架内得到进一步强化和证实。目前,国外转喻的

3、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对其概念的定位、分类以及其在语义、语法、句法、语篇等方面研究。国内学者的一些研究中一部分把转喻作为一种修辞来看待,另一小部分则在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关注转喻。但是远不足以改变总体格局,还未见到用转喻研究诗歌的文体研究。诗歌意象是中西方诗歌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意象是诗歌的基本要素,但未从语篇层面挖掘中西方诗歌意象性本质。本文以李清照和埃米莉•迪金森诗歌意象为例,旨在语篇转喻理论对比分析李清照和埃米莉•迪金森诗歌意象,检验语篇转喻在中西诗歌分析和意象研究方面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二、语篇转喻理论Lakoff提出了ICM,即Ideal

4、izedCognitiveModel(理想化的认知模式)。这种理论化的认知模式,也叫完形,它涉及的是各种相关知识域里的背景知识,反映人们对某些领域中经验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具有格式塔性质。尽管ICM与域(Domain)>图式(Schema)、框架(Frame)、常规(Stereotype脚本(Script)、辖域(Scope)、基本(Base)等术语有密切关系,但ICM重视人类的体验认知过程。ICM是一种任职模型集,是由许多CM集合而成,因此又叫集束模型(ClusterModels),具有整体性。ICM是若干个子级(CM)的总和,即ICM=CM1+CM

5、2+CM3+CM4-+CMn,其中CM是人们在认识事体、理解世界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定型的心智结构,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模式,由概念及其间的相对固定的联系构成。同时,ICM重视语言的内在要素之间的层级性,解释的范畴不仅仅局限于句法构造的形成,研究对象不仅针对动态场景,强调人类的主观性和语境,为语言现象的解释更具说服力。ICM具有体验性,其内容是指体验性指基于人类现实世界中的互动体验形成了基本的意象图式,体验推理出的结果,激活一个CM,由此可以激发出多个CMo相关性表现为CM之间相互联系,而且一个CM成分间也相互关联。不相关的成分就不会置于同一个CM之中。它涉

6、及的是各种相关知识域里的背景知识,反映人们对某些领域的经验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这种模式是不同程度的抽象的结果。三、语篇转喻在李清照和埃米莉・迪金森诗歌的应用李清照和埃米莉•迪金森诗歌都是文学界著名的女诗人。两位诗人分别位于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社会背景,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有着各自不同的诗歌风格。李清照和埃米莉•迪金森的诗词趋向使用花草树木和四级变换来构建其意象模式,二者不同在于李清照诗词在构建其心智模式时意象更显含蓄,注重动静结合;埃米莉•迪金森的诗词意象给人以直接豪放之感,注重从宏观角度把握整个诗词。因此,本文试比较研究二位著名女诗人在构建诗歌意象方

7、面的异同。(一)自然意象的构建南渡之前,李清照的生活充满幸福欢笑,尽享父母之爱、夫妻之情。受幸福情绪影响,其诗词大多乐观向上、热烈奔放,多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其中多以花为咏物。如《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该小令用精炼的对话,来描写一副湖上秋色图:湖面水波粼粼,湖边花谢香尽,水草清新,鸥鹭眠伏。表达出女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该小令由若干个子级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构建一个统一和谐的心智模型。恬静自然美与活泼动态美与和谐动态的画面紧密相连,体现了I

8、CM内部成分的相关性和体验性。首句构建整个小令的基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