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锡瑞的“《春秋》非史”说与近代学术史上的《春秋》性质研究——《春秋》性质讨论之四

皮锡瑞的“《春秋》非史”说与近代学术史上的《春秋》性质研究——《春秋》性质讨论之四

ID:9583525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皮锡瑞的“《春秋》非史”说与近代学术史上的《春秋》性质研究——《春秋》性质讨论之四_第1页
皮锡瑞的“《春秋》非史”说与近代学术史上的《春秋》性质研究——《春秋》性质讨论之四_第2页
皮锡瑞的“《春秋》非史”说与近代学术史上的《春秋》性质研究——《春秋》性质讨论之四_第3页
资源描述:

《皮锡瑞的“《春秋》非史”说与近代学术史上的《春秋》性质研究——《春秋》性质讨论之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皮锡瑞的“《春秋》非史”说与近代学术史上的《春秋》性质研究——《春秋》性质讨论之四摘要:清代学者皮锡瑞认为,孔子的《春秋》不是历史学著作,而是一部蕴含作者丰富政治思想的政治学著作。此说虽发自一位今文经学家,却正确阐明了《春秋》一书的性质,破除了千余年来众多学者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在受非学术因素严重影响,《春秋》性质研究长期处于误区的近代学术史上,皮锡瑞的这一观点尤具重要的学术价值。关键词:皮锡瑞;“《春秋》非史”说;疑古学派孔子的《春秋》是一部蕴涵作者“微言大义”的政治学著作,而非历史学著作,这是秦汉之前学者对其性质的基本认识。汉魏以后,今文经学衰微,古文经学成为主流,晋人杜预首倡《春秋》“

2、经承旧史”之说。在此后古文经学独盛的千余年间,学者多承继杜说余绪,视《春秋》为史学著作。[1]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也有一些学者坚持了对这一问题的正确看法,强调“《春秋》非史”,清人皮锡瑞便是其中之一。皮氏的“《春秋》非史”说在很大程度上抛开门户之见,探赜索隐,发明旧说,这在近代学术史上非常值得重视。本文拟结合皮氏的有关论著,对其“《春秋》非史”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学术价值进行探讨,并就近代学术史上《春秋》性质研究的失误略加评述。一、皮锡瑞的“《春秋》非史”说皮锡瑞(1850—1908),字鹿门,一字麓云,学者称师伏先生,湖南善化(今长沙)人,与同期稍后的廖平、康有为等人并为晚清著名今文经学家。皮

3、氏生平论著颇多,其中以《经学历史》、《经学通论》二书在学术界影响较大,他的“《春秋》非史”说集中反映在后一著作中。该观点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作者的主观动机及论著本身分析,认为《春秋》不是史学著作。皮锡瑞认为,经学著作与史学著作不同,二者的区别之一是在撰写主旨上。他说:“经史体例,判然不同,经所以垂世立教,有一字褒贬之文,史止是据事直书,无特立褒贬之义。”[2](第50页)这就是说,史学著作旨在尽可能客观地反映历史事实(“据事直书”),政治学(经学)著作则以发表政治见解,阐述政治思想(“垂世立教”)为目的。皮氏的这一认识是符合史学史发展的基本规则的,实际上,即使那些早期的史学家,也

4、都将记载史实作为撰写史学著作的第一要务。希罗多德就说过:“我的职责是把我所听到的一切记录下来,虽然我并没有义务来相信每一件事情;对于我的全部历史来说,这个说法我以为都是适用的。”[3](第525页)罗素认为:“近代大多数的历史学家,都似乎把真实性看做是构成历史学的全部价值之所在。……而且,尽管这一学说在实践上是永远不可能完全做到的,然而它却荡漾在许多人的心目之中,作为是学术研究应该逐步与之相接近的一种理想。”[4](第1—2页)司马迁也以“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为憾事,而将“述故事,整齐其世传”作为其撰史的立足点。[5]章学诚所说,“夫史为记事之书”[6](第52页),讲

5、的也是同样的意思。《春秋》的撰写主旨不同于史学著作,即不以记载史实、保存史料为目的,这是皮锡瑞力主“《春秋》非史”的第一条理由。皮锡瑞说:“说《春秋》者,须知《春秋》是孔子作,作是做成一书,不是抄录一过,又须知孔子所作者,是为万世作经,不是为一代作史。……即曰‘据事直书,不虚美、不隐恶’,则古来良史如司马迁、班固等亦优为之,何必孔子?孔子何以有‘知我罪我’,‘其义窃取’之言?孟子何以推尊孔子作《春秋》之功?配古帝王,说得如此惊天动地?”[2](第2—4页)皮氏的论据或引自《孟子》,或见于《史记》,或系先秦宿儒旧说,或出上古良史之口,当然不能以“伪造”或“陋见”之名加以否定。其次,从内容方面来

6、看,《春秋》没有客观有效地保留史实。史学著作应该尽可能客观有效地记载史实,罗素说:“历史学是有价值的,首先因为它是真实的;而这一点尽管不是它那价值的全部,却是所有它的其他价值的基础和条件。”又说:“历史著作应该以二、“《春秋》非史”说在近代学术史上的影响及价值“《春秋》非史”说在学术史上的影响及价值与皮氏学术的命运紧密相关。如上文所述,皮锡瑞是晚清今文经学家,又是当时的一位政治家,这种学术出身和政治立场难免对他的学术活动有所影响,但总的来说,这种影响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大。周予同先生就曾指出:“他的著作内容,虽没有很伟大的创见,如同时几位著名的经今文学大师;但学术门径很清楚,善于整理旧说;

7、所以如《经学历史》、《五经通论》等书,对于初学者,真可称为‘循循善诱’。”[9](第100页)“《春秋》非史”说正是皮氏“整理旧说”的一项具体成果。皮锡瑞治学的门户之见不强,与同时代其他学者相比,这是他的胜人之处。正如周先生所云:“皮氏治经,宗今文,但持论平允,没有康有为那样的武断,也没有廖平那样的怪诞。”[9](第98—100页)皮锡瑞的学术兼采古今,“《春秋》非史”说无疑是他“持论平允”的一个例子。但在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