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的中庸思想及其处世原则

论孔子的中庸思想及其处世原则

ID:9587798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2

论孔子的中庸思想及其处世原则_第1页
论孔子的中庸思想及其处世原则_第2页
论孔子的中庸思想及其处世原则_第3页
论孔子的中庸思想及其处世原则_第4页
论孔子的中庸思想及其处世原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孔子的中庸思想及其处世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孔子的中庸思想及其处世原则论孔子的中庸思想及其处世原则中庸亦被称为中行、中道,它源自于上古的尚中思想,经孔子成为儒家思想重要思想概念,至《中庸》已经形成一套精细完备的思想体系。中庸思想要求人们以礼和义为原则,在待人处事等方面时时处处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分寸,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但真正能做到中庸之道的人少之又少,在得不到中行者相交时,我们也绝对不能像乡愿之流那样无原则的生活,至少要如狂者和狷者那样有原则的处世。孔子的中庸思想对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如何把握过与不及的尺度,孔子并没有明说。他只是告诉我们中庸是至德,能达到的人很少

2、。他只是告诉我.L.们什么是过,什么是不及。中庸到底具有怎样的涵义?一、中庸本义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雍也》第二十九章: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这里,孔子视中庸为最高的道德,并感叹这一至德在人群中已久久不见了。孔子揭示了中庸的至德性,但是对什么是中庸存而不论,这就给后人留下了广阔的解释空间。《说文》:中,正也;庸,用也,从用,从庚;庚,更事也。正是指恰当、妥当、合乎的意思;庸即更事,就是指经历事物。据此,可以说中庸即正确妥当的处理事情。程颐说: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朱熹则说: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均见《中庸章句》

3、)按程朱的解释,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叫做中;始终如一,保持经常叫做庸。二、中庸的本质特征孔子的中庸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和《中庸》这两本书中。在《论语》中中庸一词仅出现过一次,孔子对中庸思想论述得也不是很全面。战国时期,子思作《中庸》对孔子的中庸思想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中庸》直接提出了中庸的本质即时中。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第二章》)这里的意思是:孔子说:君子言行常守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而小人的言行则背离中庸之道。君子守中庸,随时能实现中庸之道,做到恰到好处;而小人违反

4、中庸,无所畏惧而胡作非为。孔子所说的时中意思是处理事情要审时度势,随时势的变化而处中,努力做到无时不中。所以朱熹在此申述说君子之所以为中庸者,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事实上,孔子处世也是以此为原则,孟子称赞孔子为圣之时者(《孟子万章下》)并说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可见,孔子本人掌握的就是时中的行为标准。时中是中庸的本质特征,要求人们能根据时间、空间、条件等的变化,采取相应正确合理的行为,灵活处理事情。中庸虽然讲究灵活变通性,但这种时中的灵活性是有原则的,随时变易以从道。如果无原

5、则的随意变更,就会使人在行动上肆无忌惮,胡作非为。这样也就成了孔子所言小人。如若不能把握住中庸的原则,就容易演化为小人无所顾忌的变通。因此,要把握中庸就必须弄清楚中庸的原则是什么。三、中庸的原则孔子中庸的原则是礼和义。孔子提倡礼之用,和为贵。而且和必须以礼节之,否则也是不行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意思是说:礼的作用,凡事都要做到恰到好处,才是可贵的。过去圣明君主治理国家,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大事小事都做到恰当。孔子还说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

6、比。(《论语?里仁》)这就是说君子对天下的事情,没规定要怎么干,也没规定不要怎么干,合于义的就去做。他还用礼义制约诸德。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役。孔子并没有明确讲中庸以礼义为原则,但荀子作了说明:先王之道,仁之隆也,比中而行,曷为中?曰礼义是也。(《荀子儒效》)四、中庸之道之难行的原因子以礼义为原则,提倡以中庸之道处世,但他自己也在《论语》中指出民鲜能久矣。只有尧舜和颜回被孔子赞赏过能行中庸之道也。中庸之道是很难做到的,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第九章)孔子说:天下国家

7、可以治理,官爵傣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为什么中庸之道难以做到呢?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第四章)这就是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饮水进食,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那么舜为什么能做到中庸之道呢?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8、,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第六章)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请教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