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分析

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分析

ID:9616474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分析_第1页
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分析_第2页
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死亡原因、存活率及并发症。方法观察糖尿病终末期肾病及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实验室检查、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死亡原因、存活率及并发症等。结果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的存活率较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短,心血管并发症及感染并发症较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发生多,透析时机选择要早。结论对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的透析时机的选择、预防与控制心血管病变及感染方面均要多给予关注。【关键词】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存活率;透析时机;心血管并发症;感染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已

2、成为慢性肾衰竭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血液透析患者中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DN)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加,但糖尿病终末期肾病在血液透析开始前就存在着: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营养不良、外周血管病变、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病,使其与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NOR-ESDN)患者透析有着更需要关注的问题。现就17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死亡原因、存活率并发症进行分析与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均符合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52~75岁,平均64

3、岁。对照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50~81岁,平均66岁。1.2透析方法透析液均为碳酸氢钠透析液,透析用水为反渗水,透析液流量500ml/min,血流量200~250ml/min。每周2~3次,每次4~4.5h。两组透析方式相同。即维持性血液透析+间断血液透析滤过。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常规药物控制血糖。其他治疗方案两组相同。1.3观察项目观察两组透析前后血压(BP)、尿素氮(BUN)、肌酐(Scr)、血糖(GLU)、血清白蛋白(SA)、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血红蛋白(Hb)、钙(Ca)及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分析死亡原因、存活率

4、、并发症等。1.4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配对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为P<0.01。2结果2.1存活率17例ESDN血液透析患者占所有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27.8%,1年内ESDN死亡人数4例(23.5%),而NOR-ESDN组44例,1年内死亡7列(16%),1年内ESDN死亡人数占总透析死亡人数的57%。两组比较P<0.01。两组3年存活率比较ESDN组明显低于NOR-ESDN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1两组存活率比较(略)注:两组比较,*P<0.012.2透析时机与存活率的关系ESDN组

5、1年内死亡4例,NOR-ESDN组7例,ESDN组死亡与存活患者首次透析时肾功能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2.3并发症及死亡原因ESDN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NOR-ESD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ESDN及NOR-ESDN主要死因均为心血管病变,分别为86%、76%。两组比较ESDN高于NOR-ESDN组,但无显著性差异,但ESDN心搏骤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OR-ESD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透析前后两组生化检查比较ESDN组透析前血糖明显高于NOR-ESDN组,P<0.01,其生化指标见表4。表2

6、ESDN死亡组与存活组首次透析时肾功能比较(略)表3两组并发症的比较(略)表4两组透析前后血生化情况(略)注:与ESDN透析前比较,*P<0.013讨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DN)血液透析患者的比例增大,原发病以糖尿病肾病为最多(27.8%)。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多脏器微血管病变及代谢紊乱,且透析前水钠潴留、贫血,全身中毒症状较非终末期糖尿病肾病(NOR-ESDN)血液透析患者明显,使ESDN存在更多的危险因素。本组资料表明:1年生存率76.5%,与NOR-ESD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年以上生存率比较,ESDN组(34%)明显低于NOR-ESDN(48%),

7、短期生存率的提高与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的日趋完善有关。ESDN由于全身微血管病变,病程长,且透析前已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其长期生存率的提高有着多种因素[1]。通过本组资料的研究,分析如下。3.1透析时机的选择ESDN组存活3年以上的大部分患者开始透析时的Scr为400~450μmol/L,Ccr10~15ml/min。若在Ccr≤5ml/min时血液透析,蓄积的尿毒症毒素给机体造成损害,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即使在很长的透析时间内并发症也难以逆转。本组在1年内死亡的患者,大部分开始透析时间较晚,并发症难以纠正,而在短期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