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琴乐句尾叠音手法的运用及其美学意蕴

我国传统琴乐句尾叠音手法的运用及其美学意蕴

ID:9645649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我国传统琴乐句尾叠音手法的运用及其美学意蕴_第1页
我国传统琴乐句尾叠音手法的运用及其美学意蕴_第2页
我国传统琴乐句尾叠音手法的运用及其美学意蕴_第3页
我国传统琴乐句尾叠音手法的运用及其美学意蕴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国传统琴乐句尾叠音手法的运用及其美学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国传统琴乐句尾叠音手法的运用及其美学意蕴我国传统琴乐句尾叠音手法的运用及其美学意蕴我国传统琴乐(包括琴歌、琴曲)中,句尾叠音是一种普遍而又特殊的旋律发展手法。如琴歌《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黄莺吟》,琴曲《广陵散》《酒狂》《长清》《短清》《长侧》《短侧》《梅花三弄》《离骚》《潇湘水云》《凤求凰》《流水》《渔樵问答》《忆故人》等等,均采用了句尾叠音的手法。下文中,笔者将例举部分琴乐句尾叠音(谱例中用标示)的实例,并对其美学意蕴进行解读。  谱例1是琴歌作品《胡笳十八拍》第一拍中的前面四个乐句。从谱例可见,四个乐句的结尾处均采用了叠音的特殊手法。特别值得

2、提出的是,整部作品十八个段落均以第一拍的前两个乐句为核心,通过不断地拓展与衍生而成,句尾叠音的手法贯穿始终,强烈地抒发了蔡琰的悲苦身世和伤感情怀。  谱例1琴歌《胡笳十八拍》第一拍前部  谱例2是载于《琴学入门》中的琴歌作品《阳关三叠》中的主歌部分,同谱例1一样,四个乐句的结尾处均采用叠音的特殊手法。从整部作品看,三叠中的主歌部分变化较小,且均采用句尾叠音的手法。而副歌部分,除采用这一手法外,还有着大量的乐汇重复。通过反复的咏唱,真实而深刻地表现了别离之愁,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谱例2《阳关三叠》第一叠主歌部分  谱例3是琴曲《离骚》中引子部分的前部。

3、从谱例可见,第一乐句为前两小节,是由商羽两音构成的空五度,虽然只有两小本文由.L.收集整理节,但却是其后旋律发展的种子材料,故为一独立的乐句。第二乐句为第一乐句的展衍,第三乐句则是在第二乐句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成。三个乐句的句尾均采用叠音手法。特别是第二、三乐句句尾羽音的多次重复,有着特殊的表现意蕴。  谱例3《离骚》引子部分前部  谱例4是琴曲《梅花三弄》的主题音调。该主题音调在古琴三个不同的徽位上重复出现了三次,表现了梅花傲雪怒放的飘逸情趣。从谱例明显可见主题中前两句为相同音的句尾叠音,第三乐句为低八度的句尾叠音,同时伴有泛音向散音的音色转换。  谱例4

4、《梅花三弄》主题音调  谱例5是琴曲《忆故人》中第一段的开始部分。从谱例可见,第一乐句是高八度的句尾叠音,后两句为相同音的句尾叠音。此外,第一、第三乐句的前部也采用了叠音的手法。  谱例5《忆故人》第一段开始部分  谱例6是琴曲《渔樵问答》的开始部分。从谱例可见,第一、第二乐句为同一音乐材料的变化重复,句中及句尾均采用了叠音的手法,且句尾的叠音在长时值上还加上延长音记号,而第三乐句的句尾叠音更是达五次之多,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谱例6《渔樵问答》开始部分  面对我国传统琴乐旋律发展上大量采用句尾叠音的特殊手法,笔者查阅了大量的音乐对于叠音词及其表现特征,

5、我国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物色》中有一段非常精辟的阐述。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虫草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③这段阐述,以《诗经》中叠音词的运用为例,说明我国古代文人在感物、体物的过程中,不仅是对外物的摹写,而且有着心的关照。在用词上,追求以少总多,质朴无华;在审美上,追求反复品味,音韵缭绕。  关于叠音词的美学意蕴,台湾修辞学家董季棠也有这样的阐

6、述:复叠的好处是,用来论说,能增加文章的气势;用在抒情,能给人一种情韵回环、风致绵邀的感觉,读起来也就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了。④  至此,我们可以回到我国传统琴乐中句尾叠音手法美学意蕴的讨论了。笔者以为,琴乐中句尾叠音手法,与汉语文学中叠音词手法一样,是我国传统文人艺术审美特征共生发展的很好例证。  首先,传统琴乐句尾叠音与汉语文学叠音词在表现形式上的高度统一,体现了我国传统音乐与文学共生性的表现特征。在我国古代,往往琴家也是文学家,如魏晋时期的文人音乐家群体蔡邕、蔡琰父女,嵇康、嵇绍父子,阮瑀、阮籍父子,阮咸、阮瞻父子,荀勖、荀藩父子等。因此,在创作上,文

7、学上的各种修饰手法与音乐上的旋律手法必然相互影响,共生发展。文学中运用叠音词加强情感的表达和意蕴,那么,在传统琴乐表现时,为了加强情感的表现和韵味的追求而运用叠音的手法就不难理解了。谱例1、谱例2句尾的角宫宮宫羽羽宫商商等,与汉语文学表达的绿油油花袅袅风苒苒音节上的对应关系就是很好的说明。  其次,我国传统琴乐句尾叠音的手法,与文学中叠音词手法一样,体现了古代文人心物相应的艺术观念。《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吕氏春秋音初》感于心则荡乎音,《淮南子缪称训》文者所以接物也,情系于中而欲发外者也。宋濂于《叶夷仲文集序》及夫物有所触,心有所向,则沛然发之于

8、文。等阐述,都是将心物相接,把心物相应上升到了文人明志及艺术发生论的高度。因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