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等教育研究取向之历史比较

中美高等教育研究取向之历史比较

ID:9645948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4

中美高等教育研究取向之历史比较_第1页
中美高等教育研究取向之历史比较_第2页
中美高等教育研究取向之历史比较_第3页
中美高等教育研究取向之历史比较_第4页
中美高等教育研究取向之历史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美高等教育研究取向之历史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美高等教育研究取向之历史比较中美高等教育研究取向之历史比较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具有鲜明的学科指向性,以学科建构为着眼点,偏向于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建构;而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则带有显著的问题偏向性,以现实问题为着力点,偏向于高等教育领域内具体问题的研究及解决。事实上,将高等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并非截然对立,仅是中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自发形成的两种研究取向而已。它们可以看作是对高等教育不同视角、不同方面的自主研究,并无科学与非科学之分,而是典型的和而不同。  一、问题研究:美国高等教育作为研究领域的历史透析 

2、 一般而言,美国高等教育通常被当作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研究者往往更偏向于具体问题的研究。之所以形成如此的研究取向,并非研究者的主观偏好,而是与西方独特的学科建制历程有关;因此,根植于西方学术文化背景下的美国高等教育研究自然不能例外。  (一)西方理性主义的科学标准使美国早期高等教育研究无法获得科学化的学科身份  严格意义上讲,学科是西方语境下的学术用语,它伴随着知识的分化而逐渐形成,是特定于历史时空的形式。[1]在古西方文明初期,一切知识都囊括于哲学母体中。那时,学科仅仅是知识分门别类的代称。文艺复兴后,人之理性得

3、以张扬,人们开始主动寻找知识的真谛。从15世纪起,以揭示自然真理为目的的科学家们向着神学发起一系列的科学冲击。在理性主义大旗的引领下,物理学、化学、生本文由.L.收集整理物学等各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哲学逐渐与哲学母体剥离和分裂。到18世纪末,自然哲学断裂成为各门独立的自然科学,现代意义上的诸学科正式诞生。[2]  在自然科学学科建制的过程中,社会科学深受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以往那种带有纯粹思辨性质的形而上式研究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科学化研究的出现。当时的学者们普遍认为:要想在一个牢固的基础上组织社会秩序,社会科学

4、就必须越精确越好。抱着这样的宗旨,十九世纪上半叶许多现代社会科学的奠基者(尤其是英法两国)转向牛顿物理学,并将其作为效法的楷模。[3]例如:斯宾诺莎曾试图用几何学的方法建构他的伦理学体系;而孔德则干脆把自己的社会学研究称之为社会物理学。在这种科学化研究的背景下,到19世纪中后期,经过学者们的努力,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也与哲学母体分道扬镳,并取得了相应的学科身份。  从西方学科制度化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理性主义的科学标准始终深刻影响着科学研究的学科建制。而且,对于具体研究而言,只有运用了数学、物理学等

5、具有逻辑或实验性质的研究方法,才会被当时的学者们接纳与认可。显然,美国早期的高等教育研究要想获得学科身份,就必须经得起科学化的学科标准检验。因此,早在1893年,CS霍尔就在美国创办了第一个高等教育专业研究生项目,并寄希望于用实验、数据来提升本研究的科学性。他强调要通过广泛调查各国各地的成功失败经验,使未来的高等教育研究能和其他学科一样,对高等教育工作与成就具有专门的知识[4]。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理性主义的科学标准参照下,尽管美国高教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当时的高等教育研究既没有让学术同行认可的、坚实的科学理

6、论作为学科支撑,也很难向自然科学那样采用精确量化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故而,美国早期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身份始终无法被当时的学术界普遍确认,而相关的研究也只能采用问题研究的取向。  (二)战后范式学科标准及高教研究的适切性使美国当代高等教育研究很难获得学科身份  1945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一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包括高等教育研究在内的社会科学的发展。在重建社会科学思潮的影响下,自1950年代起,伴随美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一大批具有学科背景的学者纷纷进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他们迫切希望通过若干年

7、的努力,把高等教育建构成一个独立的新学科。为此,美国《教育研究与发展》杂志还在1973年出版了高等教育研究专刊,其中明确强调高等教育是应国家改革需要而诞生的一个新学科,而C芬彻甚至宣称美国高等教育学科已在形成中。  然而,在美国学界看来,高等教育能否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至少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有关高等教育的知识积累能够达到学科的标准,二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能够有效地指导具体实践。目前,美国学界普遍认可的学科标准来自于库恩的范式理论。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一个成熟学科必须至少有一个学术范式;而且,范式化知识体系的根本在于

8、其不容怀疑的知识核心,因为这些核心知识能够防止学者们在基本问题上争论不休,从而把更多精力用于相关研究。可是,尽管经过多年的学术努力,美国同行们依然未能积累起普遍认可的关于高等教育的核心知识。正如德雷索和马瑟在总结美国高等教育研究状况时描述的那样:广泛接受的学科标准是一个至少能够被合理地进行某种逻辑分类的知识总体,使得学者们能够至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