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肽生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苏肽生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ID:26951227

大小:7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苏肽生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_第1页
苏肽生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_第2页
苏肽生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_第3页
苏肽生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肽生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苏肽生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胡科1贾东佩1李丽红2(通讯作者)(1.南阳市屮心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病区河南南阳473000)(2.贵阳医学院附院针灸科贵州贵阳550004)【摘要】目的:观察苏肽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2例特发性面祌经麻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给予苏肽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弥可保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结果:疗效评估治疗组总有效率(84.8%)高于对照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与苏肽生(

2、鼠神经生长因子)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苏肽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电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关键字】苏肽生;穴位注射;针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屮图分类号1R7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003-5028(2015)6-0482-01特发性面神经麻癖(idiopathicfacialpalsy)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单侧面神经麻痹最为常见,多急性发病,若治疗不及时,预后不佳,留有后遗症,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治疗本病方法较多,主要包括药物、理疗、针灸、手术等。我们采用苏肽生(鼠祌经生长因子)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祌经麻痹患者,取

3、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丁。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共选择自2010年12月-2014年4月就诊于我科的特发性面祌经麻痹患者13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66例。其治疗组男性38例,女性28例;年龄在7-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10)岁;均为急性发病,病程在6小时至10天之间,平均为2.4天;其屮左侧面瘫34例,右侧面瘫32例;Bell面瘫46例,Hunt面瘫20例。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在6-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9)病程均急性发病,病程在5小吋至9天之间,平均为2.3天;其中左侧面瘫37例,右侧面瘫29例;B

4、ell面瘫44例,Hunt面瘫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疗程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所冇患者均根据201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神经病学》的诊断标准确诊,依据House-Brackman(H-B)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系统分为VI级。2治疗方法2.1治疗组方法:针刺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针刺穴位取风池、翳风、太阳、阳白、攒竹、四白、颧髎、迎香、水沟、地仓、下关、颊车(患侧),合谷(双侧),平补平泻,间歇行针,留针30分钟。穴位注射穴位:取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太阳、下关、颧髎穴,药物用苏肽生(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

5、0μg,2ml注射用水溶解,每日1次,每次2穴,交替使用。14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2.2对照组方法:针刺联合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治疗选穴、针刺方法、疗程同对照组,仅穴位注射药物换用弥可保(甲钴胺注射液)500μg[l]。3疗效观察3.1疗效评定标准依据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临床治愈:达H-BI级,面部各区域运动功能正常,双侧额纹、鼻唇沟恢复对称,蹙眉闭眼正常,鼓腮不漏气,示齿吋无U角歪斜;显效:H-BII级,双侧额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实,鼓腮不漏气,示齿见口角略不对称;好转:H-BIV-VI级经治疗后改善

6、为III级;无效:经3个疗程后面神经功能仍停留于H-BIV级以上[2】。3.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相关分析。3.3治疗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见表)。由表可见: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45.5%、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33.3%、总奋效率为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讨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茎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可发于任何年龄,以单侧面神经麻痹最为常见,可见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不

7、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鼓腮漏气等症。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物理损伤等原因,造成患侧面神经水肿受压或局部血管痉挛,面神经缺血、缺氧而发病。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周围神经的单核细胞浸润、水肿、节段性脱髓鞘改变等,其脱髓鞘部位常与炎症部位相一致,早中期为郎飞结节凹陷,产生宽大缺UI,致使结节附近髓鞘破坏,其次,靠近神经细胞的轴索变性,严重者在显微镜下可见胶质细胞丛集,神经细胞死亡分解。由于面神经部分或完全变性,若不及吋改善血供,会导致留冇严重后遗症。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