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抓好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ID:9656804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抓好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_第1页
抓好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_第2页
抓好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_第3页
抓好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_第4页
资源描述:

《抓好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抓好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抓好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它各种素质的基础。每个教师都应该关注和研究心理素质教育,并将其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使它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驱动力。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还不成熟,还未成形,个体间的心理特征差异很大。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个体差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使个性心理特征得到尊重与发展,还可推动其它素质的良性健康发展。  教育者绝不能使用强迫或高压手段使当事人就范。如学

2、生被迫接受辅导时,势必带有敌意和抗拒心理,在这种情况下,辅导便无法进行。辅导的效果与学生内在动机的表达与改变自己的意愿成正比,而不是依靠教育者喋喋不休的说教和社会规范的强行灌输;更不是依靠外在的强迫或威胁。只能在辅导者的帮助下,靠学生自觉自愿的努力,通过学生自我体验,自我领悟,自我实践,达到自我完善与发展。  教师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思维特点、个性特征等等,都对学生产生潜在的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的教师无疑会

3、对学生产生无形的熏陶。而一个光说不练、婆婆妈妈、唠唠叨叨的教师只会招来学生的反感,事倍功半。  教师思想道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要有饱满的热情,要尽职尽责,要对学生热爱与关心倍至,要有对美好生活的本文由.L.收集整理渴望与追求,要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出真诚与豁达,还要有勇于面对困难并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教师的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品德修养会一点一滴地融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记得有一次开学之初更换教室,有个别同学想用室外的新桌椅换旧桌椅或有破损的桌椅,我不但默认了这种违反校规的行

4、为,还告诉其他同学也可以这样做。可以想象,这种做法的后果可能会使个别同学滋长贪小便宜、逃避责任和不爱护公物的不良心理。有关领导发现并批评了我的做法,使我认清了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后来,我以此为题召开了主题班会课,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向全体同学深刻检讨了自己的错误,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学生从中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渐渐形成了热爱集体和大公无私的心理品质。  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对学生的影响。教师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广泛的知识结构。教师应注重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更要注重思维的灵活程度与反应速度

5、。很多学生在学校时衷爱某一学科或某一学科的教师,有的是由于对教师广博的知识面和高深的知识水平的折服,他们带着敬佩与渴望拥有的心理去学习和拼搏。有的是欣赏教师敏捷的思维与精、准、快的反应速度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我常把初中的三年生活做如下形象的比喻:初一是门框,初二是门枢,初三是一扇门。初一是打基础的时候,就相当于门框,门才能开关自如,经久耐用;初二起纽带作用,相当于门枢,门框很坚固,门也很好,但如果没有门枢的良好衔接,再好的门也会倾倒,立足不稳;要想在初三中考中成绩优秀,即门能经得起磕碰,就要夯实基础,即门

6、框坚固,还要搞好衔接,即门枢耐用。这种形象生动的比喻我还和学生讲过很多,并都在他们的心里和行动中产生了积极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教师的个性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应具有广泛健康的兴趣和爱好,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性格,敢于竞争和不服输的意识。不同的个性品质特征所表现出来的讲课风格也不同,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也不一样。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古人则谈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比如,在召开学校运动会前,我动员他们踊跃报名,为班争光,学习已经成为年级第一名,运动锻炼绝不能落后,也要争第一,并鼓励晨练,提

7、高身体素质。由于我平时就常常鼓励他们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中要勇于相互竞争,不要轻易言败或放弃,因此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感染力,终于如愿以偿获得运动会总成绩第一名。事实证明,教师的个性魅力会深深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心理变化。正如我的同事所说:你的学生和你一样仁义、好学、爱集体、有不服输的劲儿。  此外,教师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也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审美能力、价值取向、对人生的态度等都是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教师如能身体力行地去影响学生尚未稳定成熟的各种观点,引导他们心理渐渐走向成熟,那么对他们的一生都是受用不尽的。

8、  努力把握并合理利用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而同一年龄段的每个个体的心理需求也不一样。教师要善于观察,体会学生的各种心理,因心施教,既让其心理得到满足,又能带动其遵守纪律、搞好学习,懂得生活,学会做人。  将玩心与学习紧密结合,相互补充。会玩才会学,玩好才能学好。十几岁的青少年,活泼好动,玩心重,不能过分压抑,更不能一律禁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