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自贸协定》对金普新区经济发展方向的影响分析

《中韩自贸协定》对金普新区经济发展方向的影响分析

ID:9669392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中韩自贸协定》对金普新区经济发展方向的影响分析_第1页
《中韩自贸协定》对金普新区经济发展方向的影响分析_第2页
《中韩自贸协定》对金普新区经济发展方向的影响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韩自贸协定》对金普新区经济发展方向的影响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韩自贸协定》对金普新区经济发展方向的影响分析李楠(大连金州新区经济贸易局,辽宁大连116600)[摘要]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的草签,中国经济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为国家级新区的定位发展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带来了新的课题。全国多个区域都在结合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趋势,建立了多种实验区及示范区,期望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打上一针强心剂。本文通过浅析金普新区的经济发展现况及举措,揭示了金普新区发展中韩自贸区的可能性。[..关键词]中韩自贸协定;金普新区;实验区《中韩自贸协定》所带来的重大机遇,不仅大大

2、加大了中韩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更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巩固和激发对外开放已有优势,着力解决体制机制不适应、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等制约性矛盾和问题。金普新区作为国家批准成立的第十个新区,肩负着国务院赋予新区的神圣使命,结合自身区域优势和《中韩自贸协定》,必将迎来新一轮经济发展高潮。1金普新区的区域发展现况(1)多年的开发开放经验。大连金普新区重要核心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神州第一开发区”,历经30多年的开发与建设,在促进大连对外开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城市经济发展

3、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和成果。区域内的保税区、大窑湾港口等功能区相得益彰,统筹发展,为开辟“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2)雄厚的对韩外贸基础。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大连市作为东北三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吸引了众多韩国企业的青睐。多年来,中韩企业依托开发区的人文环境、保税区的辐射功能和港口的优越资源,在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形成了集聚效应,其外贸行业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截至2014年底,韩国累计在连兴办2694个项目,实际到位外资76.67亿美元;自

4、1985年至2014年底,双边累计进出口贸易额523.92亿美元,从韩国进口276.18亿美元,对韩国出口247.74亿美元;2014年度双边进出口额54.03亿美元,占大连市进出口额比重8.37%,其中从韩国进口29.57亿美元,对韩出口24.26亿美元。(3)友好的人文交流平台。目前在连韩国侨民超过35000人,每周大连韩国往返航班超过70班次,每年航空客流量约60万人次。大连还拥有全国设施最好的韩国人国际学校和广受好评的韩语节目《中韩之桥》。韩国政府积极在大连市建立领事馆办公室,使辽宁省成为国内

5、唯一省内存在两个领事机构的省份,同时韩国人商会、韩国贸易振兴公社等半官方机构均在大连设立办事处,与韩国国家和地方议员团组往来密切。大连市政府和各先导区都建立了优秀的对韩招商队伍,对韩经贸工作经验丰富。(4)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作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大连金普新区聚集了众多港航物流企业,承担了东北地区7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和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运输,外贸货物集散和辐射能力突出。(5)显著的港口物流优势。坐落于大连金普新区的大窑湾港,兴建于1988年,投入运营于1993年。其

6、母港——大连港拥有百年航运历史,已与160余个国家、300多个港口开展航运物流业务。近些年来,母港的运营业务已逐渐向大窑湾港倾斜。大连港、大窑湾港将为“示范区”企业客户在优化境内外航线、班轮和舱位配置,打通国际物流通道,支撑海外布点、采购,以及海外仓集货与分拨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最大限度的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增强企业在装备制造、服务贸易、货物贸易进出口业务方面竞争力,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应有作用。2申报中韩自贸示范合作区的可行性在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完成全部文本草签过程中,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稳步前

7、进的背景下,大连金普新区选址双D港园区和大窑湾北岸,挂牌设立了“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暨中韩贸易合作区”。建设面向东北亚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打造辽吉黑蒙产品的“国货出海口”和“韩货集散地”,以对韩贸易为重点,推动跨国物流和贸易往来,创建全国首家“四位一体”的“实验区”(即建设“跨境电商+旅游采购贸易+保税电商体验+保税展示展销”复合体),以线上线下、导购平台与展销中心联动的营销模式。建成后,“示范区”将在中韩自贸、投资、服务、产业合作等领域先行先试,全面提速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的建

8、设,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互通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用足地缘优势、中韩贸易先机和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实现对外开放大背景和小气候的“叠加”利好。(1)夯实对接载体,推动深度融合。中韩两国贸易互补性较强,出口货种集中在化工品、农副产品和金属制品,进口货种主要是塑料颗粒和机电产品。中韩自贸区的确定,将带来机电产品和农副产品贸易量增长。借助大窑湾港优良的区位优势,同时联合社会资本,有针对性地建设中韩自贸产品展示交易中心,采取各种措施拓展对韩经贸往来渠道,努力把大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