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中职德育课的几点建议

上好中职德育课的几点建议

ID:9685909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5

上好中职德育课的几点建议_第1页
上好中职德育课的几点建议_第2页
资源描述:

《上好中职德育课的几点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上好中职德育课的几点建议一、改革教学模式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不是灌输客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主动学习,教师可将德育教学内容分解为各种教学专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企业、进入社会,在调研与体验之中,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德育教师还可以恰当地使用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通过事先制作好的视听材料取代教师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比教师的口讲手写教学具有更多的优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电教设备能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或其他数字化载体构建一个全新的网络化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资源库、教学网页展示教学资源,建立德育课在线网站,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个性化和开放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二、培养创新意识在传统思想的束缚下,学生在创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标新立异,甚至鲜偶有另辟蹊径的“非分”举动。没有怀疑就没有科学的发明,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要弥补学生这方面的缺陷,首先要打破学生对老师的迷信

3、,不要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要让他们用质疑的态度去听取老师的讲解,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打破学生对老师的“盲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现在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作一群羊,这样的学生怎么可能有创新的精神呢?如果我们的德育教师能作一些尝试,学生一定受益匪浅,学生的学习态度定会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三、编写校本教材据调查,各类企业对中职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技能方面比较满意,而对不少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职业态度等内在品德比较失望。德育课教师对于企业用人的新标准和社会发展特征要有敏感度,要及时领会新的政策实质,把握住时代脉搏,教什么给学生心

4、里要明白,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要清楚,这样教学视野开阔,就不会迷失方向,就能跳出教材。德育课教材因受各种条件限制,内容存在时空局限性和滞后性,这也需要教师去处理。这时德育教材不应是“授业解惑”的唯一课程资源,而是为教学服务的一个载体。因此,德育课教师备课切忌只考虑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可对教材重新组合和编写,甚至超越教材。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联系学生自身的经验、身边发生的事、社会热点,审慎选取材料,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接轨”,选取典型的创业就业成功的案例,编印相关资料作为教学内容,使书本知识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既不冲淡教学主题,又能强化育人意

5、识和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保持教学的活力。社会在不断进步,政府开始重视职业教育,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四、注重实践教学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德育课程教学更应注重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可着重介绍择业与求职、创业准备、创业之路、创业实施等方面的内容,并鼓励学生自学并加以辅导。为此,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应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课时安排在实践教学上,开展活动课、参观访问、模拟招聘、与创业成功者座谈、市场调查等活动。通过诸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更重要的是为今后如何走向社会、走向就业、走向创业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6、。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建立德育实践基地。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校外德育资源,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原理规范、价值标准分辨社会中各种真善美和假恶丑等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激发共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情感,在活动中升华学生的理想信念。五、完善考核方式片面的考试评分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中存在一个显著的弊端:课堂上讲知识,头脑中记知识,书本上划知识,试卷上考知识,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新时期,德育学科的考试将逐步走向科学化,并从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三方

7、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扫考试评价。笔者总结学生的成绩评定应实现以下方面的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引导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走出课堂,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教材内容,加深理解,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成绩与班级表现相结合,克服看重卷面成绩、轻视实际表现的倾向,排除分数定成绩的弊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克服片面强调死记资料的倾向,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学科的育人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