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衔接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方式

自主学习-衔接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方式

ID:9686001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5

自主学习-衔接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方式_第1页
自主学习-衔接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方式_第2页
自主学习-衔接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方式_第3页
自主学习-衔接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方式_第4页
自主学习-衔接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方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主学习-衔接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自主学习:衔接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方式自主学习:衔接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方式  中学教育阶段和大学教育阶段是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两阶段的有效衔接是人才培养规律的体现。两者如何衔接历来是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课题。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尔?朗格朗在其提出的终身教育中强调教育是一个永不间断、连续进行的过程,为使人生整个教育继续、一贯,并且多样化,必须把各个阶段不同形式的教育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1]美国高等教育学家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mFlexner)较早就强调了两者衔接的重要性,他指出:中等教育是决定大学发展前

2、景和质量的基本因素,要建立高水准大学,就必须与中等教育达成一致,注意两者的衔接。[2]美国的另一位教育家罗伯特?M?赫钦斯(RobertM.Hutchins)在其著作《美国高等教育》中更是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一个最引人注目的事实,是它深受混乱的困扰。这种混乱开始于中学,并一直延续至大学的最高层次。[3]他强调高等教育混乱的问题应从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联系的角度而非从大学内部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日本学者山口满则明确指出高中与大学的衔接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即:包含入学考试在内的制度层面;课程和方法的层面;运营和经营的层面。[4]在我国,对两者衔接

3、的研究也日趋增多,但其侧重点多在于探讨制约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衔接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上。老一代教育家余立先生最先提出关于各个教育阶段衔接问题。他在《关于大、中、小学教育阶段衔接问题的研究》课题中指出当前最突出的衔接问题是大学和中学的衔接,在大学中反映出来诸多问题,并非大学教育的缺陷,而是中小学教育的后遗症。[5]傅建球和张喻指出要实现两者之间的衔接需要大学、基础教育、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6]35-37乔连全和李玲玲对中美两国中学和大学的衔接情况进行了比较,认为我国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断裂的原因在于两本文由.L.收集整理种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角色

4、转换的教育和指导。[7]总的来看,国内外对中学与大学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然而,这些研究成果较多从宏观层面探索两者的衔接,缺乏从学习者自身的角度探寻两者衔接的具体策略。因此,本文尝试从自主学习的角度来探讨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问题。  一、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断裂现状  对由于教育机构互不沟通、交流、协作引起的问题特别是表现在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的不良影响,我们称之为断裂。[6]35而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这种断裂大多归咎于两种教育不同的教育目标。中学教育关注的是升学率,而大学教育注重的是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培养。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目标

5、导致了中学教育对大学教育的茫然,大学教育对中学教育的漠然[8]。目前,中学教育主要是在老师、家长的督促下,学校课程与教学相对单一、学生相对封闭下被动完成,而大学教育则要求学生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在课程多样化,教学灵活化的环境中学生主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课程与教学的转变导致了学生从中学向大学的过渡中出现教育断裂。主要原因:  赵晓霞聂晓霞:自主学习:衔接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方式(一)中学实际课程与实施偏离应然课程  第一,实际课程目标单一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官方课程目标明确规定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目标内容为:一是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

6、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宽视野,引导创新的实践;二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三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师及家长更趋向于注重学生的升学结果,这种目标的偏离使得中学教育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侧重于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主要标准选拔学生,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成为了只传授与考试内容相关知识的器具。作为教育主体的人,本应有着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而被急于

7、追求功利的教育,当作了工具进行训练,压抑或扭曲了人的潜能。[10]这导致了学生缺乏自觉的学习态度,学生注重的是youetoteach,而非Ietolearn,其学习也是basedonfacts而非basedonfindings[11],这无疑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的体现。  第二,实际课程内容形式化,学生思考和理解知识能力缺乏。中学传授的是面向国民的普通知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过分注重自我知识体系的完善,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内容的讲解只注重表面的意义,而没有深入的与学生探讨和分析,学生一味的被动接受和记忆造成了其思考和理解知识的能力缺乏,

8、不利于自主学习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因为[12]:  高等教育与中等、初等教育的主要差别在于教材的不同:高等教育研究高深的学问。在某种意义上,所谓高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