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实验研究进展

ID:9687350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实验研究进展_第1页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实验研究进展_第2页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实验研究进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实验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实验研究进展【摘要】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病理形态改变及中医中药对本病的干预研究的中药复方对DPN动物模型蛋白非酶糖基化的干预温筋通[17,18](由桂枝、细辛、葛根组成)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蛋白非酶糖基化终产物的含量,其作用和氨基胍相似,并能够使糖尿病大鼠蛋白非酶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表达下调。针刺对DPN动物模型蛋白非酶糖基化的干预朱氏等[19]研究运用针灸来治疗糖尿病大鼠,糖尿病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和胰岛素治疗组,另设正常组,针刺组取双侧脾俞(BL20)、肾俞

2、(BL23)、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隔日手针1次,每次30分钟.取平补平泻手法,隔5分钟运针1分钟,结果显示,在12星期末针刺组和胰岛素组的大鼠血糖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坐骨神经AGEs水平比正常组明显升高,而针刺组和胰岛素组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表明,在糖尿病的早期给与针刺或胰岛素治疗可以防止坐骨神经AGEs含量的异常增加和积聚,使之接近正常水平。说明电针可以通过遏制AGEs的形成和积聚,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医药对血管因素的干预研

3、究实验及临床试验均得到证实,糖尿病人或动物体内普遍存在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主要为血液流变学障碍及氧自由基过多所致的脂质过氧化,导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透明变形,糖蛋白沉积,管腔狭窄,从而导致神经组织缺血缺氧,继而促使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实验证实运用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自由基的药物可促进神经组织的血供,提高神经组织的传导速度。中药在此方面的研究颇多,已证实多数活血化瘀药同时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自由基的作用。张氏等[20]对银杏叶的提取物EGB24/6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银杏叶提取物EGB2

4、4/6治疗组在2、4、6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的恢复率、电生理的小腿三头肌潜伏期最大诱发电位的恢复率、组织学的神经内血管记数、血管截面积、血管平均直径、有髓纤维直径、有髓纤维截面积,均优于对照组,超微结构观察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密度、成熟度也优于对照组,变性纤维数目少于对照组。从而表明银杏叶提取物有促周围神经生长及功能恢复的作用,认为银杏叶提取物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扩张神经滋养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改善神经组织的灌流,提高神经组织的传导速度。宋氏等[21]通过通络糖泰对AlloxanDPN干预,结果显示通络糖泰对实验性DPN大鼠的异常血糖、糖

5、化血红蛋白(HbAIC)、血糖过氧化脂质(LPO)、坐骨神经组织中蛋白激酶(PKCβ1)、神经营养因子(NT3)、粘附因子(ICAM1)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作用,认为通络糖泰改善神经病变的机制主要通过改善高血糖状态,改善微循环,纠正三大物质代谢和抑制凝血,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减少胰岛素抗体,减少神经营养因子消耗,即减少NT3的消耗,发挥营养神经作用及抑制粘附分子(adhesionmolecdles,AMS)增高,从而减弱了单核内皮细胞“粘着”到血流细胞成分特别是单核细胞上,从而减少了由单核细胞被激活所造成的血小板粘附、血栓形成及血管

6、平滑肌细胞增生、微血管阻塞,并最终提高神经组织的传导速度。杨氏等[22]运用从中药乌金石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黄腐酸钠对由链脲佐菌素所致的Wister糖尿病大鼠模型进行干预,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神经内膜毛细血管管腔规则,管壁较光滑,糖尿病组神经内膜毛细血管管腔变形、狭窄,内皮细胞肿胀向管腔内突出,绒毛样突起和吞饮泡显著增多,基底膜增厚而黄腐酸钠治疗组上述改变较轻,因此提示黄腐酸钠改善实验性糖尿病神经纤维变性可能与其改善神经内膜微循环有关。基因表达异常及中医药干预的影响近年来,学者逐渐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对DPN的基因水平的研究。何氏等[23]通过

7、用RTPCR法检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正常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醛糖还原酶mRNA水平,发现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醛糖还原酶mRNA水平表达量明显增加。梁氏[17]运用温筋通(由细辛、桂枝、葛根组成)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进行干预,成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氨基胍组、预防组和治疗组。预防组与治疗组分别在制模后不同时间给予灌胃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终产物受体RAGE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强(P<0.01),温筋通预防组、治疗组及氨基胍预防组大鼠坐骨神经RAGEmRNA表达较糖

8、尿病未治疗组降低(P<0.05~0.01)。因此梁氏推测温筋通可能通过调节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RAGEmRNA的异常表达,减轻AGEs对坐骨神经的损伤。于氏等[24]以RTPCR法观察糖末宁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