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甜茶二萜类成分的研究

广西甜茶二萜类成分的研究

ID:9702825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5

广西甜茶二萜类成分的研究_第1页
广西甜茶二萜类成分的研究_第2页
广西甜茶二萜类成分的研究_第3页
广西甜茶二萜类成分的研究_第4页
广西甜茶二萜类成分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西甜茶二萜类成分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广西甜茶二萜类成分的研究【关键词】广西甜茶;对映-贝壳杉;二萜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bioactiveconstituentsfromleavesofRubussuavissimusS.Lee.MethodsColumnchromatographyployedtoisolateandpurifytheingredients.TheirstructureseansofIR,MS,NMRandchemicalmethodsrespectively.ResultsFourpoundsRubussuavissimusS.Leeforthefirsttime.

2、  KeyusS.Lee;Ent-kauran;Diterpenoids  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植物(RubusL.),现知约有七百余种,分布于全世界,主产地位于北半球温带,我国有194种。本属植物含有维生素、挥发油、有机酸、黄酮、萜类及甾体类[1]。  广西甜茶RubussuavissimusS.Lee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一个新种,主产于广西桂林、金秀、桂平等县。甜茶叶民间应用历史悠久,长期以来除当茶叶饮用之外,还可药用。其叶具有清热润肺、祛痰止咳等功效,并用于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症的辅助治疗[2]。国外报道,临床上每天服用甜茶提取物可预防或改善炎症、喉痛、花粉过敏等。我们对

3、广西甜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水提液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Ⅰ为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3-酮(ent-16β,17-dihydroxy-kauran-3-one),Ⅱ为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19-羧酸(ent-16β,17-dihydroxy-kauran-19-oicacid),Ⅲ为对映-贝壳杉-16β,17-二醇-3-酮-17-O-β-D-葡萄糖苷(ent-kauran-16β,17-diol-3-one-17-O-β-D-glucoside),Ⅳ为悬钩子苷(rubusoside)。其中化合物Ⅰ,Ⅱ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1仪器与材料熔点仪用Kafle

4、r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温度计未校正);红外光谱用EQUINOX55型红外光谱仪测定。质谱用ZAB-HS型双聚焦磁质谱仪;核磁共振用Varian-INOVA500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硅胶均由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显色剂为碘蒸气和5%磷钼酸乙醇溶液。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药材于200407采于广西金秀县,由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刘基柱老师鉴定为RubussuavissimusS.Lee。  2提取与分离取干燥的广西甜茶叶10kg粉碎,粗粉用热水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得到2kg浸膏,粉碎,用70%乙醇沉淀出不溶物,过滤,滤液加2~3倍量水,水浴蒸至无醇味。滤液依次用石油

5、醚(60~90℃)、氯仿、醋酸乙酯进行反复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和醋酸乙酯部位。将氯仿萃取物46.2g经硅胶(200目)柱层析,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梯度洗脱,得到化合物Ⅰ,Ⅱ。将醋酸乙酯萃取物70.0g经硅胶(200目)柱层析,用氯仿-甲醇梯度洗脱进行粗分,粗分后石油醚-醋酸乙酯反复柱层析,得到化合物Ⅲ、Ⅳ。  3结构鉴定化合物Ⅰ:白色针状结晶,mp192~193℃,易溶于氯仿,甲醇。FAB-MS给出分子离子峰m/z321[M+1]+,同时给出303[M-H2O+H]+,285[M-2H2O+H]+,分子式为C20H32O3,IR(KBr)cm-1:3542,3273(-OH),2

6、940,1692(C=O),1446,1068,提示分子结构中可能存在羟基和羰基。1H-NMR(CDCl3)ppm谱δ1.03(3H,s),1.08(3H,s),1.10(3H,s)证实有3个甲基存在,3.71(1H,d,J=11.0),3.78(1H,d,J=11.0)是-CH2OH基团上的两个不对称氢。13C-NMR(CDCl3)ppm谱δ218.1吸收峰证实羰基存在,分子的不饱和度为5,去除一个羰基,分子其余骨架不饱和度为4,且其碳谱信号均在高场,说明其骨架具有4个环,可能是一个四环二萜类化合物。有2个碳的吸收峰在60.0~85.0ppm之间,说明这2个碳原子连有羟基,其中δ66.

7、2是C-17的吸收峰,δ81.7是C-16的吸收峰,且16-C处于β位。查阅相关文献[3,4]发现,其结构应为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3-酮(ent-16β,17-dihydroxy-kauran-3-one),碳谱数据见表1,该化合物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Ⅱ:白色块状结晶(甲醇),mp266~268℃。FAB-MS给出分子离子峰m/z337[M+1]+,分子式为C20H32O4,IR(KBr)cm-1:3436,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