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史部目录发展的四个时期看古代史学的历史走向

基于史部目录发展的四个时期看古代史学的历史走向

ID:9704996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5

基于史部目录发展的四个时期看古代史学的历史走向_第1页
基于史部目录发展的四个时期看古代史学的历史走向_第2页
基于史部目录发展的四个时期看古代史学的历史走向_第3页
基于史部目录发展的四个时期看古代史学的历史走向_第4页
基于史部目录发展的四个时期看古代史学的历史走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史部目录发展的四个时期看古代史学的历史走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于史部目录发展的四个时期看古代史学的历史走向《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上古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的说法,这是中国古代对时事记载的传统,虽然言和事都有可能成为历史,但又区别于目录学中史部。目录学由西汉时期的刘向、刘歆父子创立,经过后代学者的不断发展演进。清代章学诚把目录学的最高要求归纳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学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学术,与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古籍目录中著录的历代典籍能反映出历代典籍的保存、流传、亡佚状况;另一方面古籍目录中类目和提

2、要具体内容等能够反映出历代学术思想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史部目录为例,概括其从无到有、从有道繁荣的发展历程,并探究目录学与史学发展的关系。  一、史部的萌芽期  (一)史类图书概况  典籍的最早分类起源于西汉时期,刘向、刘歆父子创立了《七略》,把图书分为分成六大类三十八小类,六大类分别是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六略之前还有《辑略》,梁阮孝绪《七录序》云:其一篇即六篇之总最,故以《辑略》为名。可知《辑略》不是单独一类,所以《七略》只有六类,可称六分法。像《国语》、《战国策》、《太史公》等十二家

3、都附于六艺略中春秋类之后,在《汉书艺文志》中有记载议奏三十九篇、国语二十一篇、新国语五十四篇、世本十五篇、战国策三十三篇、奏事二十篇、楚汉春秋九篇、太史公百三十篇、冯商所续太史公七篇、太古以来年纪二篇、汉著纪百九十卷、汉大年纪五篇被纳入了六艺略中,后来也被人们称作的春秋十二篇。从史部目录体系的形成来看,《七略》可谓之滥觞。  (二)原因  之所以在萌芽期史籍不能独立成门户且依附于其他书中,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早期的历史由史官记载,但那时的史官都接近于卜祝之间,有学者称这一现象:可谓巫

4、史一体,史官的职能非常广泛,包括占卜、阴阳、天象等,像史官记载各国历史的《春秋》,并不具备专门记人记事的史学功能,这一时期史书的政治意义是远远大于历史意义的。  另一方面,先秦时期史学不发达,著书立说的不多,历史书籍数量不多、种类不丰富,历史典籍还不足以与其他类书目抗衡。而汉代时期经学繁荣,在学术领域占据统治地位。汉武帝特别提倡《春秋公羊》学,因为《春秋》是孔子正名分的著作,也是孔子政治思想的表现,其他经书都不像《春秋》那样实用,因此其他学说都以经学附庸的地位存在。史学也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未能摆脱

5、附经立说的局面。  二、史部的创立期  (一)史部类图书概况  《汉书艺文志》之后,直到唐初纂修《隋书》之前,正史中均未再设立艺文志。曹魏时人郑默编著有一部名为《中经》的目录书籍。到西晋时期目录学家荀勖在此基础上,编撰了一部新的典籍目录,名为《晋中经籍》,与郑默的《中经》相区别,史称《中经新簿》,是我国古代目录史上四部分类法的开端。荀勖把图书分为甲乙丙丁四类:甲部登录六艺和小学的书;乙部登录古诸子、近世诸子、兵书、数术等书;丙部登录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等类图书;丁部登录诗、赋、图赞、汲冢书等。对照其

6、类目内涵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丙部属于史学类,这是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史学独立门户著作,标志着史部目录正式形成,从此我国史学摆脱了经学附属的地位。东晋时期的李充,依据《中经新簿》编成《四部书目》,将史学地位由丙部上升为乙部,史学地位大大提高。  (二)变化原因  司马迁以后,经学在学术上占据了支配地位,史学成为经学的附庸。从魏晋开始,局面有了根本的改观,史学逐渐摆脱了经学的束缚而获得独立。史部目录创立并被划分出来,这与当时史学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  首先,动荡的社会环境极大地影响了经学的主流地位,在分裂

7、格局的大环境下迸发出各种新思想、新学派,以史思辨成为当时社会的热潮。各统治者纷纷一改往日繁琐复杂的旧儒家纲常名教,开始反思过去,重面未来。史学便由此而成为他们争相学习的对象。  其次,在纷争动乱的时代,群权并立,统治者们需要史官修史来为自己正名,以达到维护统治、巩固政权的目的。  最后,造纸术的改进极大地方便了书写,这为史学的发展传播提供了客观物质基础。由此可见,以上种种原因促进了史学的繁荣兴旺,史学普遍被人们所接受,成为当时的显学。杜维运称史学范围的扩大,各种史学体裁的出现,以及驰名史学家所写史书卓越

8、不群成为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新特点。  (三)评价  荀勖用四分法,将史籍单独列为一类,并归为丙部,承认了史学在学术上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从他的四分法中我们可以与后世四分法相比较,甲部收录内容就类似于《七略》总的六艺略,相当于后世的经部;乙部收录的内容类似于《七略》中的诸子、方技、数术、兵书,相当于后世的子部;丙部收录《七略》春秋类所附的历史书,相当于后世的史部;丁部与《七略》中诗赋略一致,相当于后世的集部。这种四部的大致分类框架出现,首创了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