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议程与中国社会变迁――30年来中国媒介推动社

媒体议程与中国社会变迁――30年来中国媒介推动社

ID:9705581

大小:77.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5-05

媒体议程与中国社会变迁――30年来中国媒介推动社_第1页
媒体议程与中国社会变迁――30年来中国媒介推动社_第2页
媒体议程与中国社会变迁――30年来中国媒介推动社_第3页
媒体议程与中国社会变迁――30年来中国媒介推动社_第4页
媒体议程与中国社会变迁――30年来中国媒介推动社_第5页
资源描述:

《媒体议程与中国社会变迁――30年来中国媒介推动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媒体议程与中国社会变迁――30年来中国媒介推动社关键词:媒体议程社会变迁媒介事件媒介参与[摘要]:考察媒体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可以从媒介议程设置能力的“独立性”和“影响力”两个面向着眼。依据此标准,本文筛选出了1978年以来中国媒体推动社会变革的十大事件。通过对这十大“媒介事件”的回顾和梳理,可以清楚地看到媒体在中国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它们不仅记录和折射了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也是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Abstract:Toobservetheroleofmediainsocialchange,ediatosettheagenda.Basedonthestandar

2、d,thepaperselected10eventstheChinesemediatopromotesocialtransformationsince1978.Revieediaevent",ediatakepartimportantroleinChinesesocialchange:ThemedianotonlyrecordandreflectChina’sprocessofsocialchange,butalsoareimportantparticipantsanddrivingforcesinsocialchange.  Keyp;C.ills,1953:398)中国媒体在三

3、十年间社会转型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考察媒体在社会变迁中的功能与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着眼。议程设置能力大小又可以从两个维度考察:一是独立性。二是影响力。独立性指媒体凭借自身的能力设置议题。影响力指媒体的议题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取得了理想的传播效果。正是依据这两个标准,笔者筛选了1978年以来的媒体参与推动社会变革的十大“媒介事件”,通过回顾这十大“媒介事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媒体在三十年社会变迁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一、1978“真理标准大讨论”:媒体议程开启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意识形态领域开始的。“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变迁,经常

4、与意识形态的转变相联系”(SchatzGutierrez-Rexach,2002)。意识形态是一个复杂的观念系统,其功能在于形成社会共识,为个体或群体进行某种行动(如制度创新)提供动力。媒体的重要功能就是意识形态的供给与传播功能,它在传播新思想,形态社会共识中起着重要作用。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当日,新华社转发了这篇文章。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以此为发端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许多人以为,真理标准大讨论是“政治议程”而非媒介议程。但实际上,没有媒体及媒体人的自觉参与,这场真

5、理标准大讨论不可能取得成功。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在《思想解放无止境———真理标准讨论十周年感言》一文中说:“这场讨论如果没有中央一些领导同志的指导和支持,没有新闻界、理论界、科学界以及广大实际工的团结一致,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杨西光,1999:354)  从目前我们所了解的史料来看,这篇文章的出台并非“政治策划”的结果,而更像是媒体策划的结果。1977年的二三月间,南京大学的教师胡福明写了一篇批驳“两个凡是”的文章,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9月初,胡福明将稿件投到了《光明日报》。这篇文章引起了《光明日报》编辑的注意,正是《光明日报》的同仁敏锐地判断形势,果断地刊发这篇文章

6、才有后来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实》文从组稿、发排到修改,主要是由《光明日报》的同志完成的,决定发表的是总编辑杨西光。社会上有人说这篇文章组织来以后杨西光不敢发表,所以找了中央党校的同志来修改,并最后送请胡耀邦审查同意后才发表。这不是事实。据我所知,杨西光是横下一条心要发表这篇文章的。”(陶铠,1999:225-236)。当时《光明日报》的编辑王华强也说:“据我了解,即使此文不送请胡耀邦审看,有的媒体因此就不转载、转播,杨西光也会义无反顾地把文章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王强华,2004)可见,《光明日报》同仁在这场真理大讨论中所起到的作用之大。文章发表之后很快就遭到了严厉批评和斥责

7、。但邓小平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可见,在改革开放的先声“真理标准大讨论”问题上,首先是媒体基于政治判断设置了这一的议程,之后才得到政治上的首肯。这一切都离不开《光明日报》等媒体的积极参与。  二、1980“潘晓讨论”:媒介议题向社会议题回归的开始  1980年代的大门是“潘晓讨论”开启的,当年《中国青年》组织的“潘晓讨论”整整影响了一代青年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潘晓讨论”是一个典型的媒介设置的议题,媒体在设置、深化议题上表现出强大的影响力。  “潘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