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潜能增强素质引导创新

激活潜能增强素质引导创新

ID:9722064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6

激活潜能增强素质引导创新_第1页
激活潜能增强素质引导创新_第2页
激活潜能增强素质引导创新_第3页
激活潜能增强素质引导创新_第4页
激活潜能增强素质引导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激活潜能增强素质引导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激活潜能增强素质引导创新激活潜能增强素质引导创新          ——浅论小学数学一年级实验教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迫切需求当今课程教材不断更新和发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实验工作已全面启动,全国各实验区学校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教材实验和教法改革的高潮。从2001年秋季起,我市小学一年级开始使用人教版实验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现行的新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焕然一新。作为新一轮课程实验的小学数学一年级实验教材,有着它的显著特点。它能激活学生创新潜能,增强学生素质,引导学生创新,使他们不仅

2、具有创新精神,而且具备勇于探索实践能力的未来社会的人,这正是实验教材的主旨所在。1、激活学生创新潜能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拉斯,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过检验学生创新能力的21项指标。其中包括有好奇心、敢于向权威挑战、有新发现时精神异常兴奋、能发现新问题、能不断产生设想等。这些指标有的从小就有,需要保护和开发。只要积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营造激励创新的环境,激活学生创新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如在“比长短”这一节课中,要求学

3、生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的一般方法。在教学中,先出示两支长短不一的铅笔,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这儿有两支铅笔,你能比较它们的长短吗?你是怎样比的?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的学生回答是看出来的;有的学生回答是把铅笔一端对齐,看铅笔的另一端;有的学生是看铅笔的两端都比另一支铅笔要长,推断出两支铅笔的长短。通过不同的比较长短的方法,学生的思维不在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多种比较长短的方法开阔了他们的思路,学生的创新潜能被激活了,在接下来的分小组做比长短的游戏时,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创新潜能,学会了比胳膊、手,学会了比谁跳的远,学会了比东西的厚薄等等,把比长短这一内容又更进了一个层次,提高

4、学生创新的潜能。2、增强学生整体素质《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关注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正确运用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他们的思维具有直观动作形象性的特点,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

5、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在实验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需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数学内容,来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类、比长短、认识立体图形等内容都要求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去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摸一摸,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观察、分析、比较,从中进行抽象、概括,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丰富的动手操作中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小学数学

6、教材中,从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与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生动有趣的资源。同时,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能够增强学生的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如,在学习了6、7的加、减法后,教材安排了一个“用数学”的内容。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出一群孩子去郊外秋游的情境,把在郊游中看到的风景与事物一幅幅呈现给学生,在郊游中看到的风景与事物又与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适时提问:去郊游的有几个同学?农民叔叔砍了几个向日葵,还剩下几个向日葵?花丛中有几

7、只蝴蝶?树上还有几个石榴?等等数学问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又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积极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了“用数学”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智力水平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