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左翼文学与电影的性别构形模式

简论左翼文学与电影的性别构形模式

ID:9725406

大小:61.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5-06

简论左翼文学与电影的性别构形模式_第1页
简论左翼文学与电影的性别构形模式_第2页
简论左翼文学与电影的性别构形模式_第3页
简论左翼文学与电影的性别构形模式_第4页
简论左翼文学与电影的性别构形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论左翼文学与电影的性别构形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论左翼文学与电影的性别构形模式左翼文学与电影的性别构形模式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左翼文学与电影的性别构形模式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左翼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形模式。  一、乡村女性与都市女性的对立  左翼文学和电影在观念上宣扬阶级对立,这种观念在文本中得到性别表述和文化空间的支持,具体表现为对乡村女性与都市女性作出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在左翼文本中,乡村女性总是与苦难、屈辱、独立、反抗、纯真自然、朴实真诚、家庭与社会责任感等品性相联系,成为苦难深重的中国与民摘要:左翼文学与电影的性别表述包含明确而

2、相近的观念诉求,形成了特定的性别构形模式。在乡村女性与都市女性的对立模式中,乡村女性因承载苦难而成为革命的代言者,思想性格随情节而发展,而都市女性则为摩登女郎,生活颓靡,思想性格缺少变化。被规划到革命运动中的女性的身体修辞具有去性别化的模式特征,表现出果敢、雄强的美学特质,同时被赋予英雄化的想象性特征。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嵌入了改造与拯救的性别模式。性别构形的改造模式指向革命主题,却基于男女婚恋故事。故事发展中,“恋爱”理由被悬置,私人情感话语被宏大的阶级、民族、革命话语所代替。  关键词:电影艺术;左翼文学;左翼电影;艺

3、术作品;性别;构形模式  :A  中国早期电影与文学的关系非常密切。20世纪20年代的电影界活跃着鸳鸯蝴蝶派作家的身影,诸多影片改编自鸳鸯蝴蝶派小说;30年代的国产电影则明显受到左翼文艺思潮的影响。1931年9月,左联制定并通过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最近行动纲领》,作出了“兼顾”与“清算”中国电影运动的决定①。之后,左翼作家积极渗透、干预影坛,规约电影的生产,引导电影的发展。30年代的左翼文学与左翼电影在思想观念的表达上,趋向一致,即通过叙述苦难,暴露黑暗和强调阶级对立以达到反封、反资和反帝的目的。  洪深谈到1933

4、年的国产电影时指出:“对于妇女理由的严重的提出,也是一个值得注目的事象。电影里面的处理女性理由,本来是一件最普通的现象,但是,在这一年里面所提出的以妇女理由为主题的作品,却已经不单将妇女当作作品的题材,而严肃地接触到妇女解放理由与整个社会理由之解决的关系。”②实际上,性别表述是30年代左翼文学与左翼电影的共同现象。性别表述是指社会文化文本对男性、女性性别符号结构的解读、性别象征作用的设定与接受,“性别是组成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成分;性别是区分权力关系的基本方式”③。左翼文学与电影的性别表述有着明确的政治观念诉求,

5、形成了特定的性别构形模式。  一、乡村女性与都市女性的对立  左翼文学和电影在观念上宣扬阶级对立,这种观念在文本中得到性别表述和文化空间的支持,具体表现为对乡村女性与都市女性作出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在左翼文本中,乡村女性总是与苦难、屈辱、独立、反抗、纯真自然、朴实真诚、家庭与社会责任感等品性相联系,成为苦难深重的中国与民族未来希望的象征性符码;都市女性则与摩登、放浪、奢靡、堕落、伪饰、寄生虫、民族大义的丧失等品性相联系,成为都市罪恶的象征性符码。乡村女性与都市女性的对立是左翼文学与电影非常重要的性别构形模式。洪灵菲的小

6、说《流亡》④中的流亡者或为革命、或为生计,无论进城还是出城,他们都在寻找乡村的栖息地。乡村价值在30年代受到热捧,都市文明则普遍遭到质疑。影片《体育皇后》(1934)通过林璎的思想观念变化,表明了乡村女性到都市后容易迷失自我。不过,左左翼文学与电影的性别构形模式论文资料由.zbjy.提供,地址.翼电影倾向于把乡村女性的迷失看作是走向阶级觉悟的插曲,乡村女性最终会在左翼观念的规约下成长起来。影片《野玫瑰》(1932)中的小凤具有乡下女子特有的淳朴自然,被画家江波带到上海后却不适应都市环境。剧中有一个情节耐人寻味:江波带小

7、凤见父亲之前,特地将其打扮成上海摩登女性的模样,与江波父亲的见面过程中,小凤却偷偷脱掉了时尚的高跟鞋。因为她是乡下人,不习惯摩登服饰的束缚。“摩登”在30年代受到广泛批判,被认为是颓废堕落的代名词。因此,左翼电影在性别表现上扬乡村女性而抑都市女性。  乡村女性在左翼文学与电影中常被赋予苦难与革命(抗争)的双重属性,懂得阶级、民族大义;而都市女性则为摩登女郎,生活颓靡,追求享乐。这一点在左翼电影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左翼电影常常构设进城乡女与都市乡女的对照,在对照中诠释女性在动荡的时代该如何自处,如何承担阶级解放与民族革命的

8、时代使命。影片《风云儿女》(1933)中的阿凤与施夫人,《野玫瑰》中的小凤与素秋,《姊妹花》(1933)中的二宝与大宝,都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影片在她们的观念对立(或分野)中推动情节的发展。  左翼电影中的都市女性的思想性格形象是定型的,而乡村女性则是发展的,或落入都市魔掌,或走向民族革命与阶级抗争。《天明》(1933)中的菱菱,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