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采访应注意的问题和提问技巧

浅谈新闻采访应注意的问题和提问技巧

ID:9728364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6

浅谈新闻采访应注意的问题和提问技巧_第1页
浅谈新闻采访应注意的问题和提问技巧_第2页
浅谈新闻采访应注意的问题和提问技巧_第3页
浅谈新闻采访应注意的问题和提问技巧_第4页
浅谈新闻采访应注意的问题和提问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闻采访应注意的问题和提问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新闻采访应注意的问题和提问技巧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那么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做到哪些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呢?笔者在学习新闻前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浅谈一些看法。一、要充分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便是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充分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人把采访比作“面对面的战斗”,采访的过程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己知彼。首先要熟悉采访对象:记者熟悉采访对象不是从和

2、采访对象见面的那一刻开始的,而是从一些文字材料和其他形式的间接介绍中熟悉采访对象的。其次要准备采访问题:采访前准备问题目的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采访对象提供更多的采访素材。记者在设计采访问题时,如果只是简单地问,并不考虑采访对象是否有兴趣回答,怎么回答,回答的问题是不是你需要的,就会不得要领。准备采访问题最好是换位思考,站在采访对象的角度检验一下记者准备的问题,看看你听到这些问题会怎么回答,这些问题是不是记者所要的。美国记者威廉•罗彻斯特回忆他采访肯尼迪总统时说:我认为事前准备问题事关重大。对美国总统提出一个他早已回答过

3、多次的问题,这是莫大的侮辱,他很可能立即对你下逐客令。因此,你的问题应该是他前所未闻的,应该显示出你对他了如指掌,这样他就会有兴趣与你交换意见。再者还要搜集与采访相关的资料:记者采访新闻事件与采访新闻人物有所不同,记者采访新闻事件是为了报道事,不是报道人;在新闻事件发生时,现场采访一些知情人是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事件,这些被采访的人并不是读者关心的重点,他们的目击事件才是读者想了解的。而新闻事件有它发生的原因、背景、社会影响,这些也是读者想关心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新闻现场知情人没法告诉读者的,需要记者从其他渠道了解。所以,记者采访新闻事

4、件前的案头准备还应该包括搜集与新闻事件有关的背景资料、与新闻事件相关的其他内容。二、要讲究提问技巧记者提问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提问技巧是衡量记者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这些技巧是要靠记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积累,用心体会,反复实践间才能掌握的。提问、追问、设疑是三个常用技巧。1.方式灵活:记者采访与陌生人、陌生环境打交道,在有限的的时间内彼此从陌生到相互交流,是通过提问完成的。记者首先学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其次是察言观色,把握提问时机和提问方式。甚至提问时记者的语气把握,也是采访成败的关键。2、穷追不舍:提问有了开头,只是采访有了好的开端。

5、怎么把谈话引到正题,达到记者的采访目的,并且将问题问深问细,记者还得不断地提问,不断地追问。3、巧妙设疑:为采访不被拒绝,记者故意隐蔽语言动机,借别人的话刺激采访对象,引出他急于“释疑”、“解惑”的愿望。或话中有话,设置悬念,勾起采访对象强烈的好奇心、解谜欲,都是采访提问的一种设疑。采访提问的技巧,说到底是记者的一种应变技巧。如果采访对象配合记者,记者当然高兴,可以顺着事先准备好的问题一个个问下去。如果采访对象对记者的提问不感兴趣,不愿意回答,或者即时回答,回答的内容记者也不满意,提问就要灵活把握。记者在采访中有很多变数,提问方法也

6、很多,技巧在于把握时机。什么时间提问,什么时间追问,什么情况下设疑,是有技巧的。比如,采访对象不愿开口,可设计疑问,逼他开口解释,受采访对象回答内容的启发可补充提问,记者与采访对象观点不同,可设计反问。直接提问技巧都要视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恰当的提问方式,采访效果会不好,相反,正确地掌握提问方式,各种提问方式才能有效。三、要学会尊重对方1.采访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倾听十分重要,倾听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从采访对象讲述的内容中可以找出感人的故事和细节,找出可以继续交流的、读者关注的话题。大家都十分喜欢看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艺术人生为什么受

7、欢迎,有人说是朱军主持得好。但朱军却这样说:“其实作为一个主持人,我一直恪守着三条原则,第一要作个倾听者,其次是提问者,最后才是辩论者。”要给予被采访者更多的尊重,如何理解认同“对于不该尊重的人,更应该百分百尊重”这句话。人和人都是平等的,不管对方是谁,都应该给予尊重。比如采访一些曾经犯过罪的服刑人员时,虽然他们中的某些人曾经道德沦丧,做过伤害他人的事情,给社会和他人带来极大的危害。但是面对这些价值观和自己有差异的人,我们依然给予他们百分百的尊重,用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他们曾经犯过罪,但是在人格上,他们还是独立的个体。作为一个自

8、然人,他们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即使他的想法我不是很赞同,可是在向我讲述的时候,他的态度一定是真诚的。”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如果社会对服刑人员给予足够的尊重,服刑人员更会觉得自己悔过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改造重新做人。很多时候,记者出差,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