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扬州二马”的刻书理念

论清代“扬州二马”的刻书理念

ID:9728602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6

论清代“扬州二马”的刻书理念_第1页
论清代“扬州二马”的刻书理念_第2页
论清代“扬州二马”的刻书理念_第3页
论清代“扬州二马”的刻书理念_第4页
论清代“扬州二马”的刻书理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清代“扬州二马”的刻书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清代“扬州二马”的刻书理念摘 要:“扬州二马”集收藏、校勘、刻印于一身,一生中收藏刻印了大量的图书。其刻书理念主要体现在:追求功德美名的刻书目的观、服务学术的文化价值观、收藏、刊刻、鉴赏三位一体的刻书资源观、奉儒术为正统的刻书选题观、追求精品的刻书质量观。  关键词:清代;扬州二马;刻书理念  清代图书出版的历史形态主要是指刻书。清代刻书有官刻、坊刻和私刻三种主要类型。清代私刻空前兴盛,出版主体一般是学者士人,他们利用自己的丰富藏书进行校勘编印。他们一般以崇尚文化为宗旨,不以市利为目的。明清徽商贾而好儒,他们以雄厚的资金和丰富的藏书为后盾,也积极加入私人刻书的行列,“扬州二马”便是

2、典型代表。典型性表现在:其一,二马刻书数量很多;其二,二马刻书精美,有“马版”之称;其三,二马刻书具备了清代私家刻书的一般特征,即不图市利,崇尚学术。学界关于“扬州二马”刻书的专文研究不多,涉及者大多关注于其丰富的藏书以及刊刻的典籍,如罗蔚文《清代扬州大藏书家》[1]、阚宁辉《马氏兄弟与小玲珑山馆》[2]、张翔《清乾嘉时期“扬州二马”及其藏书》[3]、徐学林《清代藏书家马氏兄弟的刻书》[4],等。但对二马的刻书理念的专文研究,学界目前还是空白。本文从论析扬州二马的刻书理念着手,探讨其追求精品却不图市利的内在因素。一、“扬州二马”及其藏书与刻书  “扬州二马”系指徽籍扬州盐商马曰琯、马

3、曰璐兄弟。马曰琯(1688-1755),字秋玉,一字嶰谷。马曰璐(1697-1761),字佩兮,一字半槎。清乾嘉时期祁门城里人。其祖父、父皆业盐于扬州,遂定居扬州。马氏兄弟继承祖业,继续经营盐业,为扬州徽商巨富之一,因兄弟二人财产不分彼此,志向相同,又均多才艺,同以诗名,故人称“扬州二马”。马氏兄弟雅文好古,考校文艺,酷嗜典籍,马曰琯著有《沙河逸老小稿》、《嶰谷词》等诗文集,曰璐著有《南斋集》、《南斋词》等诗文集。家有丛书楼,藏书甲大江南北。《四库全书总目》著录马氏藏书有373种5529卷,其中经部57种670卷,史部123种1658卷,子部43种731卷,集部150种2470卷。乾

4、隆三十八年,北京四库馆开办,马曰璐之子马裕献藏书776种。乾隆御赐《古今图书集成》1部、《平定伊犁金川诗图》1幅,并亲题《鹖冠子》相赠。马曰璐编有《丛书楼书目》,从书目可以大致了解马氏兄弟藏书概况。马氏有“南斋”朱文小长方印、“半查”白文方印、“臣璐私印”朱文小方印、“南斋秘笈”朱文小方印等藏书印章,这些可鉴定其为马氏藏书。家设刻印工场,在短短的60年左右的时间里,前后刻书达五六百卷,这在手工刻印的时代,是很不容易的。其刻书无论装帧还是字体,堪称精美,时称“马版”。二、“扬州二马”的刻书理念  1.轻市利,重功德美名  “二马”刻书属私刻,也叫家刻,其刻书目的与官刻、坊刻明显不同,甚

5、至迥然相反。官刻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编刻者抱着完成任务或建立功名的性质;坊刻则完全从市场出发,追着市利;而家刻除少数自觉为统治者编刻以外,绝大多数是出于个人爱好和追求功德声名。“二马”集收藏、鉴赏、刻印于一身,虽是盐商,但在藏书、刻书方面却纯属追求个人爱好和功德传世,没有了商人唯利是图的脾性,相反,其所藏之书往往无偿供人翻阅,甚至于给借阅者免费提供衣食住所。同时,又不惜巨资刻印友人的著作,一生乐此不疲。无论藏书还是刻书,除满足自身鉴赏需要外,“二马”无疑具有强烈的功德意识和求名意识。事实上,“二马”很快便得到了友人的普遍称赞,如姚世钰去世后,“二马”周恤其家,并收拾其遗文,出资开雕付

6、印。全祖望称赞说:“可谓行古之道者也。”[5](卷20,姚薏田墓志铭)阮元把“二马”与扬州其它巨商进行比较分析说:“马氏兄弟在扬业盐,资产并非首富,而能名闻九重,交满天下,则其稽古能文之效也。”[6](乙集卷3)其实,能令“二马”“名闻九重”,不是“稽古能文”就能做到的,更多的因素还是在于马氏丰富的藏书和精致的“马版”。功德意识也影响了他们的刻书选题标准,即符合主流社会需要的图书,他们不仅要大力购求、保护,而且还要尽其所能勘误、刊刻,以此造福子孙,奉献社会,实现功德传世的目的。  2.尚学术,服务于学术研究  虽为贾者,咸有士风,“二马”是极其崇尚学术、尊崇儒者的,这种意识也决定了其

7、刻书必然服务于学术研究。首先,其藏和刻的书无偿提供给学者阅读。“二马”购书、藏书、校书、刻书,不断丰富着丛书楼的藏书。他们藏书号称富甲江北,但并非秘不示人,而是慷慨地向广大学者文士开放,支持他们利用自己的藏书从事学术研究。正因为如此,著名学者如惠栋、全祖望、厉鹗、陈章、陈撰、金农、姚世钰、高翔和汪士慎等都来投靠马氏。惠栋曾题诗谢马曰琯曰:“玲珑山馆辟疆俦,邱索搜罗苦未休。数卷论衡藏秘笈,多君慷慨借荆州。”[7](卷10虹桥录上)全祖望“南北往还,道出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