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性善论对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启示研究

孟子性善论对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启示研究

ID:9730622

大小:6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6

孟子性善论对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启示研究    _第1页
孟子性善论对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启示研究    _第2页
孟子性善论对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启示研究    _第3页
孟子性善论对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启示研究    _第4页
孟子性善论对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启示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性善论对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启示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孟子性善论对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启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研究孟子性善论对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启示是文化创新的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尊、自强,促进中国文化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和理性的历史沉淀,对现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启迪,也是我们了解、学习、挖掘其精华的内在根据。发挥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结合适应时代需要的因素,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合理转化,使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中大放光彩,这也

2、是文化创新的重大举措。研究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和开放观念给社会的发展进步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校教育的功利性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素质教育被忽视,造成大学生道德精神的失落、道德责任感的缺失、道德价值取向的混乱、道德行为失范等道德人格异化。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同时,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立德树人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所以增强学生道德责任感、提升自主道德选择能力、锤炼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等道德人格的培养,是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针的

3、重要一环。........................1.2选题目的和意义1.2.1选题目的本文通过对孟子性善论思想的系统分析,以及对孟子性善论和道德教育的契合点的探索,旨对前辈孟子性善论思想研究有所创新和突破,力求在孟子性善论对德育的当代价值上有更深入的挖掘。根据大学生的社会特质、身心发展水平和道德社会化规律,以及大学生道德人格在社会文明进程中的作用问题的研究,将孟子性善论思想为基础的德育思想与大学生这一特殊主体紧密结合,更合理地为孟子性善论思想精髓寻找当代语境,并在此基础上真正提升孟子性善论在高校德育建设中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突破孟子性善论思想中不符合时代因

4、素的限制,吸收和汲取孟子性善论的合理内核,并将其运用于高校德育的途径、方法、原则和理念中,以增强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1.2.2选题意义理论意义:进行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研究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德育建设无疑要借鉴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精髓。孟子性善论思想在传统道德教育中占据极高的地位,所以对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研究借助孟子性善论做立论依据,可以增强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研究的历史厚重感,有助于对孟子性善论思想当代价值的深入挖掘,同时也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深度。实践意义:现代社会出现的各种社会道德问题,和近年

5、来我国兴起的传统道德教育热潮,不断激发我们在传统文化中找寻往昔道德教育智慧的同时,不断地探索道德教育的新途径。这对于我们在道德教育实践上有如下意义:第一,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挖掘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精髓,将与现代文明建设相关联的教育思想精华运用到道德教育实践中,有利于增强我国道德教育的民族个性。第二,有助于道德教育的实施。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中出现的问题,和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道德人格教育的可行性,其实是对大学生在道德人格养成中特殊性的分析。结合孟子的人性本善和后天教育对善端扩充的德育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如何实现,以及教育方法和原则的重新思考和探索,德育环境如

6、何优化以及实现有重要的意义。以分析人的本性和人的现实性为基础的道德人格教育,在实施中更有时代性和实效性。........................第2章相关理论的概述2.1孟子性善论思想体系2.1.1“四心”“四端”——性善之道德修养的萌芽孟子从人与动物的差别中推导出关于人性的结论。孟子认为,人性固然天生具有与动物一样的生理欲望,承认告子“生之谓性”的观念。但在孟子看来,“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正是由于这“几希”的差别,把人和动物彻底区分开来,使人临驾于动物之上,成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质。所以,孟子所讲的人性,区别于告子从人与动物的相同之处入手,他把人与

7、动物的差异性当作人性的特质。而这“几希”的差异是剥离了动物性的人性的善,因此,性善才是人的真正本质。孟子以心善来论证性善。他从人的内心深处体认人的本性,列举以下两个例子来证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第一,身为人子,路过死去却没有归葬的至亲被“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自然有“其颡有泚,睨而不视”的生理反应,他不自觉地满头大汗导因于他内心的痛凄,于是有了归掩其亲的行为。这位孝子从心理、生理到行为的表现,没有任何外在的目的性,在孟子看来,这就是人的“不忍人之心”。如果有血缘关系的至亲表现出来的“不忍人之心”不足以说明“人皆有”的问题,那么以下这个例子能够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