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汉赋女性角色的文化意蕴

浅论汉赋女性角色的文化意蕴

ID:9734043

大小:64.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5-07

浅论汉赋女性角色的文化意蕴_第1页
浅论汉赋女性角色的文化意蕴_第2页
浅论汉赋女性角色的文化意蕴_第3页
浅论汉赋女性角色的文化意蕴_第4页
浅论汉赋女性角色的文化意蕴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汉赋女性角色的文化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论汉赋女性角色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汉赋;女性角色;审美价值;汉代文学    简介:高一农,女,陕西西安市人,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在中国文学史的记录中,女作家和她们的作品寥寥可数,而在男性作家笔下却可以看到很多生动活泼的女性艺术形象。汉代的作家们,正是利用汉赋这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塑造了诸多引人入胜的女性角色,这些艺术角色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两汉深厚的文化内容,为我们今天全面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大量珍贵而有价值的资料。  一、与女性角色有关的汉赋  根据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教授的《全汉赋校注》的统计,现存汉赋作品中,为男性,作品涉及到

2、女性角色的赋作共有60篇。西汉有7位赋作家,作品14篇;东汉有25位赋作家,作品46篇。另外两汉的女赋作家还有4位,涉及到女性角色的作品共有5篇。西汉班婕妤有2篇,《自悼赋》和《捣素赋》。东汉班昭的《东征赋》、马芝的《申情赋》(只有存目)、丁虞妻的《寡妇赋》共3篇。汉代有关女性角色的赋作总数为65篇,塑造的女性文学角色达近百位,尽管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名称相当繁多,但是,归结起来只有6大类。在这6类女性角色中,西汉赋作中描写的女性角色数量最多的是神仙之女,其次是歌舞之女,属于怨女一类的,一篇是司马相如《长门赋》中的陈皇后,一篇是班婕妤哀伤自己不幸处境

3、的《自悼赋》中的自我形象。而东汉赋作中的女性角色则比西汉丰富得多,这6种类型在作品中均有不少的展现。神仙之女中的“神女”可以说是汉赋作品中惟一可以称为文学形象的女性,她们完整而传神地跃然纸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形象。东汉赋作从蔡邕这里开始,不但神女形象突然出现,而且美女或称为淑女以及寡妇的形象也越发地多了起来,这些角色数量的增加,反映了东汉后期社会现实的变化,文学创作审美观念的变化,现实色彩更加浓重。  涉及到女性角色的作品占了全部存留作品的1/5。汉赋中的女性角色,不仅仅存在于那些从题目上就可以分辨得出来的作品当中,比如《美人赋》《悼李

4、夫人赋》《舞赋》《定情赋》《神女赋》《寡妇赋》等,同时也存在于那些所谓“体国经野,义尚光大”的政治讽谕类作品当中,比如《七发》《子虚赋》《上林赋》《甘泉赋》《西都赋》《西京赋》《东京赋》等。其中普通劳动妇女和其他社会底层妇女角色却是少之又少。这些创作现象的存在不能不说与汉代赋体文学所承担的“次政治功能”以及汉赋作家的身份和生活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汉赋的都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和文化艺术修养的帝王与士大夫阶层。虽说士大夫们有时是想借助虚构的作品以达到“讽谏”政治的目的,或者是模拟屈骚之体抒发个人抑郁不得志,更或是对生活时尚或优美景物的热情吟咏,但是

5、这样的创作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赋的创作,特别是大赋的创作,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首先,汉赋的篇幅比较长,容量宏大,作家不但需要进行“控引天地,错综古今”的宏伟构思,而且还需要积累相当丰富的语汇,否则难以写出像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河东赋》《甘泉赋》《羽猎赋》《长扬赋》这样一类的宏伟作品。而司马相如、扬雄等人不但是作赋的高手,同时还是词书的编撰者,例如司马相如编有《凡将篇》(已佚),扬雄着有《方言》一书,赋这种文体正好给他们提供了施展语言才华的舞台,因此马、扬二人的大赋语汇之丰富是很多难以企及的。其次,汉赋作品里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典

6、故,这就要求赋作家们对先秦典籍十分熟悉,否则难以在如此庞大的文体中驰骋文采,因此大赋的中熟悉先秦历史和儒家经典的人占有相当多的人数。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掌握并运用这种文体进行创作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两汉400多年里女作家数量为什么那么少的重要原因。而当时绝大多数普通女子所接受的正统教育即《周礼·天官·九嫔》《礼记·昏义》中提出来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四德教育”。汉代班昭在《女诫·妇行》中对“四德”的内容作了更为具体的发挥:“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

7、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者也。”教育的目的决定了教育的内容,由于社会总体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人们根据性别的社会劳动进行分工,在观念上将妇女定义在“妇者,服也,服于家事,事人者也”的从属位置上。像班昭这样具有高深文化修养的女子在当时则是凤毛麟角,她的学养和成就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之外,更大程度上得益于优越的家庭为她提供的成才环境,得益于班彪、班固父兄的熏陶和教养,家学渊源和注重家教的传统。她比同时代的其他女子接受到更多、更高的教育,能够在日后有机会进入东观续修国

8、史;向邓太后传授天文、算术,咨询政务;为马融讲解《汉书》;敢于上疏皇帝为兄长班超鸣不平,保留了那个时代女性知识分子鲜明的才情和自我特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