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心理健康课参与式教学模式探析

浅谈高校心理健康课参与式教学模式探析

ID:9735310

大小:6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7

浅谈高校心理健康课参与式教学模式探析_第1页
浅谈高校心理健康课参与式教学模式探析_第2页
浅谈高校心理健康课参与式教学模式探析_第3页
浅谈高校心理健康课参与式教学模式探析_第4页
浅谈高校心理健康课参与式教学模式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校心理健康课参与式教学模式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高校心理健康课参与式教学模式探析论文关键词: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课 参与式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是高校对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塑造健全人格,开发心智潜能,指导人际交往的主渠道、主阵地,但它的实效性经常受到人们的怀疑,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文章主要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予以探究和解读,主要涉及教学模式的目标、路径和方法、评价以及该模式的特点。形成具有科学有效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互动技术和考评标准,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为学生体验情感、塑造人生、完善自我的重要平

2、台。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应是多因素的协调发展,具体表现为:教育理念由以问题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教育内容从以防治为主转向以心理适应及潜能开发为主;教育模式从医学型转向发展型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领域将从专对心理问题领域的辅导扩展到生命教育、休闲引导与生涯设计等多方领域;教育功能从问题解决转向促进社会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方法将从显性教育发展为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育队伍将从兼职为主转向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当然,突出系统的全面发展并非主张发展过程中对心理健康教育各要素不分主次。根据我国大学生心理健

3、康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各要素的齐头并进尚有一定难度。依据系统各要素的分工协作,探索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带动整体的发展路径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要选择。笔者在这里拟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目标、路径、方法和评价及其特点略陈己见。    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效性的原因    确立心理健康教育课在高校的重要地位,应是谋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是高校对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塑造健全人格,开发心智潜能,指导人际交往的主渠道、主阵地,但它的实效性经常受

4、到人们的怀疑。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当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效性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材的被动使用者。其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化倾向特别突出,当前课堂教学中大量讲授系统的心理学健康知识,甚至像其他学科一样进行非常严格的考试。课程化倾向的直接后果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但没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反而给学生额外增加了一门学科课程,使学生承受了更大的负担,最终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再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

5、方法单一,有待进一步改进。最后,原有的考试评估体系单一测评教学结果,这种课程化的考试应逐步转向教学全过程的、学生充分参与的评价,充分发挥其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    二、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目标    教学模式是为了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学的途径帮助学生学到保持或恢复心理健康的知识,自觉地培养关心自己心理健康的态度,形成健康的行为,从而

6、使自己达到最佳的心境状态。心理健康教育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同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应由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促进者;由教材的被动使用者转向新课程的主导者、塑造者;由面向全体学生转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为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进行教学探索和教学创新的平台。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考评体系,把团体辅导的技巧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情感宣泄,从而丰富教学方法、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时独立思维,已经将知识与其产生和应用的情景融合到一起。知识不再是与

7、学生生活无关的东西,这样的知识的学习变得格外富有意义。    三、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参与式教学模式路径和程序    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心理学依据是皮亚杰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弗洛姆的学习期望理论。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构建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弗洛姆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决策者,人们往往会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

8、行为,在备选方案的有利性和自己认识能力有限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它的哲学依据就是人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人,人是自然主体,是社会主体,是自身主体,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并使之成为能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求发展的社会主体。构建大学生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