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良友》画报中的审美现代性传播

浅谈《良友》画报中的审美现代性传播

ID:9735356

大小:6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5-07

浅谈《良友》画报中的审美现代性传播_第1页
浅谈《良友》画报中的审美现代性传播_第2页
浅谈《良友》画报中的审美现代性传播_第3页
浅谈《良友》画报中的审美现代性传播_第4页
浅谈《良友》画报中的审美现代性传播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良友》画报中的审美现代性传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良友》画报中的审美现代性传播【摘要】《良友》画报作为中国画报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视觉文献,是映射中国现代化进程、尤其是都市大众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面多棱镜,众多研究者从不同的专业视角对其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本文试图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来分析《良友》画报所蕴涵的审美现代性,及其对中国都市大众审美情态的建构。  【关键词】《良友》画报;审美现代性  《良友》画报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都市传媒,是现代都市文化的衍生物,同时也是上海都市文化之载体,全面映射上世纪中国二、三十年代都市大众文化之镜像。尤其是以摄影图片为主的视觉传播使现代现象在《良友》画报中呈现为审美性,是对中国现代都市大众美学情态的建构。

2、  什么是审美现代性?现代现象在《良友》画报中是怎样被呈现为审美性的?《良友》画报的现代美学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艺术制度及生活质态的关系如何?《良友》画报之现代美学传播的不同层面及其美学建构的意义何在?上述问题是本文将逐步探讨的。  一、审美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的研究由来已久。实际上,从卢梭、康德等启蒙后时代思想家,经尼采、波德莱尔和本雅明到当代的阿多诺、福柯,审美主义论述已经成为现代性问题中的一个坚核。(刘小枫,1998;p.299)  审美现代性(AestheticModernity),也称美学现代性或者艺术现代性(ArtisticModernity)。一般研究认为,美学现代性呈现为一

3、种明确的研究意识最早是来自波德莱尔,他提出了着名的现代性瞬间美学:“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波德莱尔,2002;p.424)波德莱尔对现代性的阐释被界定为时间性、感性与审美自律性三个纬度,为审美现代性理论奠定了基础。在以后的研究中,美学通常与艺术现象的学说相叠合:本雅明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文化社会学分析来建立城市生活的题域,更多地停留在美学等于艺术现象的限定内。显然,现代感觉更多地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感觉中,生活中的审美性可能并不与艺术现象相关;西美尔则独立地建构出一种现代感觉的日常生活理论和文化分析理论,涉及到现代生活质态审美性的种种情境。  西方美学

4、理论对中国近现代美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一股堪称“华夏审美主义”的思潮,其发端自二十世纪初,直贯当代。从王国维的“艺术解脱论”到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由梁漱溟的“礼乐审美主义”至宗白华的“个体自由论”,汉语审美主义在深度和幅度上皆得到拓宽;并且在中西思想价值理念融合与冲突的张力结构中得以演绎、传播。  《良友》画报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都市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无论是对艺术现象的传播还是对都市日常生活的美学渗透,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建构起一种独特的中国都市大众的现代审美情态。  二、《良友》画报对现代艺术制度的推波助澜  审美感是现代性的一个标志。现代美学的呈现通常与艺术现象相

5、叠合。《良友》画报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艺术制度的确立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良友》画报的创办人伍联德可以说是跟美术极有缘份的,他早期就是因为翻译了一本有关美术理论的书——《新绘学》投至商务印书馆而走上出版业道路的。《良友》画报定位成一本以视觉图片传播为主的综合性刊物后,对美术内容的传播更加重视和强调。  在新知思想、艺术西化的社会情境中,中国美术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尤其是蔡元培“美育代宗教”的救国论,更掀起了艺术美育的专业化道路。波德莱尔对现代性的阐释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审美自律性”,这意味着现代美学学科出现的合法性;也即哈贝马斯所阐释的:“艺术的自主化意味着美学价值领域可以自由地

6、设置独特的规律性”。中国美术的专业化道路,以晚清外销画、岭南画派和上海画派等美术变革为发端,到留学归来的画界精英徐悲鸿、刘海粟和林枫眠等面对时代变迁提出的艺术革新,再到陈之佛、庞熏琴等工艺美术设计先驱的创造之举,无不成为《良友》画报的关注内容。  美术学科教育与美术展览活动作为中国现代美术制度的重要组成,成为《良友》画报美术传播的重点内容。不象其它美术专业杂志那样传递针锋相对的艺术派别论战,《良友》以丰富的图片展示方式来直接呈现艺术作品或展览活动,有齐白石、黄宾虹等大家作品,也有中国艺专、新华艺专、国立西湖艺专等学院作品,更有岭南画派的最新动向……而国民政府举办的第一、二届全国美展都在《良

7、友》上有追踪报道。尤其是在传播“新艺术”方面,《良友》最为敏感,如对“决澜社”画家及作品的细致报道,以及对徐悲鸿、刘海粟等海归派艺术家的关注,表征了《良友》高扬创新精神的立场。《良友》还以开放性的世界眼光,向广大读者介绍从西方古典主义到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绘画流派,普及“美育”知识,亦是现代性“日常生活艺术化(诗意化)”的表征,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注入了西方经典与现代的元素。正如吉登斯的时空分离说所论及的那样,《良友》的开放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